七一社區        注冊

第二章  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協調發展

第一節  國有資本體制改革

厲以寧

2014年04月02日09:3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授權 獨家連載

一、國有資本配置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管理體制改革

國有資本體制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國有資本配置體制,這是第一層次的體制﹔二是國有企業管理體制,這是第二層次的體制。兩個不同層次的體制及其改革,不可混為一談。

改革開放以來的許多年內,我們所著手的有關國有資本體制的改革,基本上集中於國有企業管理體制的改革,即屬於第二層次的改革。國有資本配置體制的改革,即屬於第一層次的改革,實際上並沒有推進。國資委的主要任務放在對國有企業的管理和監督方面。甚至可以這樣認為:國有資本配置體制改革被忽略了。

因此,在現階段談到中國國有資本體制改革時,必須兩個層次的改革一起進行,而且著重點應當放在第一層次的改革(國有資本配置體制的改革)方面。

不應否認,這麼多年以來,第二層次的改革,即國有企業管理體制改革取得了較大的成績。歸結起來,有三個成績應當被承認:

第一,國有企業基本上已改制為股份制企業,不少還已改制為上市公司,它們程度不等地參與市場競爭,適應市場環境,並接受市場競爭的檢驗。

第二,這些年來,國有企業通過兼並重組,生產要素重新組合,以及撤出一些領域,終於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初步調整,效益提高了,產值增長了,為社會和經濟發展做出了較多的貢獻。

第三,在一些關系到國民經濟重大問題的領域,國有企業作為行業的骨干企業,在保証經濟平穩發展和保証中國經濟自主性、獨立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的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在21世紀最初10年后期的美國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期間,中國國有企業的總體表現可以充分反映這一點。

然而與此同時,我們也不應當忽略國有企業管理體制至今還存在著若干有待於深化改革之處。從現行國有企業管理體制上說,國有企業的弊病或問題可以歸納為下述幾點:

(1)政府部門干預多,國有企業至今並未成為名副其實的市場經營主體,至多隻能說是“不完全的市場經營主體”。

(2)機制不靈活。這是政府部門干預多所造成的后果。在開始發現市場有上下波動的跡象時,國有企業無法適應情況的變化,必須經過煩瑣的申請與有待上級批准的過程,等到獲得批准時,已時過境遷,錯過了最佳機會。

(3)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這一方面是由於國有股份制企業國家控股比例高,股東會無法召開或召開了也不起作用,董事會不起作用,獨立董事起不了作用﹔另一方面還可能由於管理制度上仍存在過去一直遵循的做法,有的黨委書記作為第一把手扮演著獨斷獨行的角色。相應的,監事會也不能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

(4)創新動力不足和創新能力弱。造成這種狀況的最重要原因仍是國有企業因受體制和機制的束縛,不願意自行決定從事較大的技術創新活動,也無權自行決定從事體制創新或管理創新的試驗,一些企業高層認為無論是技術創新、體制創新還是管理創新都存在風險,他們怕承擔責任,而且利益和責任通常是不對稱的。這同私人投資者經營的民營企業不一樣。加之,在依然存在行業壟斷的條件下,國有企業認為沒有必要那麼著急地進行創新,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由此看來,如果國有資本體制的改革僅僅停留於第二層次,而沒有進而對第一層次,即國有資本配置體制進行認真改革,國有企業體制的改革很難有重要的突破,國有企業體制現存的弊病或問題還會繼續存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厲以寧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