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范文:國家治理現代化歸根到底是人的現代化

2014年07月07日15:46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主講人:范文

范文,男,在陝西師范大學政治教育系獲哲學學士與碩士學位。1987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攻讀博士學位,在讀期間,曾根據中英聯合培養項目在英國劍橋大學學習。畢業后曾先后任北京行政學院國際部主任,國家行政學院教務部副主任,國家行政學院院刊室主任,《行政管理改革》主編。現為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

招收研究生方向為“公共管理”學科,二級學科為“領導科學”,方向為“人學與領導”。社會學術兼職任中國人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大百科全書》(二版)政治學分支主編,美國佐治亞大學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兼職教授等。主要研究領域:政治理論、政治哲學、人學、政府管理。

講座要點

一、國家治理與堅持人本

二、國家治理與重視人性

三、國家治理與弘揚人文

四、國家治理與保障人權

五、國家治理與促進人和

六、國家治理與溝通人情

七、國家治理與尊重人才

八、國家治理的最終目的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講座全文

我講的是“國家治理現代化與人”這個題目。 這個題目的提出,歸納一句話,就是落實三中全會精神,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式、新任務,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堅持以人為本的需要。為什麼今天下午第一講講這個問題,我覺得主要還是為了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在三中全會決定裡面有這樣很重要的兩句話,一句話講,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等於就是講了總目標,怎麼樣實現總目標,決定裡面緊跟著就有一段話,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須長期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兩句話都是決定的原話。今天下午這個講題就是從三中全會的決定裡面的提法引申出來的。

怎麼來理解,我想談談體會,而且主要談的是自己正在思考當中的問題。為什麼我要提出這個問題呢?因為現在研究國家治理現代化是個熱點,應該說各學科領域都在研究。如果從人類發展史來看,可以發現一個規律,就是人的治理理念及人的現代化,往往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前導,我們從發達國家都能看到這個軌跡,我們現在講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但它的前提必須是人的治理理念及其人的現代化。所以我主要是想從人本、人性、人文、人權、人和、人情、人才、人的發展這八個方面,可以說是八個人的方面提出一些問題,請大家進行研討。

第一個問題就是國家治理與堅持人本這個問題。首先我想提一句話,就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核心是堅持人本,我想提出這個命題來。什麼是國家治理現代化?它的主要特征是什麼?我覺得是否可以歸納,國家治理現代化,它主要是指的國家治理的民主化、法制化、科學化和文明化。應該說,是否可以說有這樣幾個特征。我們知道,中國古代和西方古代,治理這個詞,當時都有,它的原意基本上是控制、引導和操縱。但是,到了現在,1989年,有個世界銀行一份報告裡面提出了治理危機這個概念,把治理這個詞就開始用到了政治發展和社會發展當中。更主要的一個標志應該說1995年,全球治理委員會就對治理下了一個定義,應該說,主要定義就是指,是指政府部門、非政府部門和公民個人,等眾多主體彼此合作,共同管理公共事務的過程。從此以后,應該說,治理這個理念在國際學術界就有了一個大多數學者公認的一種看法、一種定義。

應該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繼四個現代化后提出的又一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我們知道,中國夢,實際上從古代,當然可以追溯到孔子那就有大同小康的理念,現在說中國夢裡面的目標就是兩個百年、一個夢想,這個百年首先第一個百年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但是小康這個概念,在孔子那,在春秋戰國時就已經提出,就是指的雖不富裕,但比較寬裕,比較安定的社會形態,它是大同的一個中間過渡階段。那個時候已經有中國夢的思想萌芽。

其實在古代,中國夢,我們知道漢語最早三個字誰最早提出的,我看到一個資料是南宋詩人最早對中國夢下了一個定義,描述了當時的士大夫這些知識分子對國家富強的一種期盼。應該說,中華文明對世界人類文明在古代也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應該說,近代以來比較落后,尤其近代的三場戰爭,是所有的中國人銘心刻骨,中國人都有一種期盼,就是希望民族振興,孫中山講的民族振興就反映了近代以來幾乎所有中國人的一種共同期盼,作為我們中國共產黨而言,我想毛澤東一建國,在大會上就提出了我們的國家夢的思想,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強國,這樣一個口號。后來到周總理那提出了四個現代化,就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技現代化。現在一些學者就認為,國家治理體系能力現代化就是我們黨所提出四個現代化的第五個現代化,這是一種說法。但我想,這個提出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從國際趨勢來看,應該說,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主要趨勢要從傳統管制型的管理向現代公共參與的公共治理轉變的歷史進程。在當代社會,善政和善治成為時代潮流。現在我們一般,在哈佛學習過的,講善治,善治一般大家學者都把它確定為良好的治理,應該說,這對各國來講,已經是一種追求的歷史趨勢。這裡既然人本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核心,我要提出這個理念,那麼,對人本這個理念就做一個簡單的分析。就是在人類走向政治文明的進程中,大概來說,可以說經歷了神本、君本、官本、物本和人本等多種本位觀。如果從歷史考察來看,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可能是管子首先提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就是漢字以人為本可能最早出字管子這樣一本書。當時他把人看成主要是農民,皇帝要統治,要重視農民,有進步性,但是也有缺陷,就是把農民看成皇帝工具。后來應該說西方人道主義思想家,或者人本主義思想家發揮了這一思想,比如康德講人是目的,人不是工具,這樣就把人本思想推進了一步。應該從馬克思到胡錦濤,到習近平,應該說,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人本思想都是不斷地發展的。習近平有很重要的一句話,中國夢是國家夢,是民族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我覺得,習近平同志這個話講得是很精彩的,就是蘊含著豐富的人本思想。馬克思主義怎麼來確定以人為本的理念?我覺得最主要有三層含義,就是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二個問題關於國家治理與重視人性的問題。提及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們是有沉痛的教訓的。即使從國家公認的角度來看,其實在這個問題上有許多經驗,也有許多教訓可以進行總結。也就是說,提出一個問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必須重視人性及人的需要。過去我們就忽視了這些。單純用人的積極性往往代替了豐富多彩的人性。其實積極性只是人性當中一個小的部分,人性有更為廣泛的內容。什麼是人性?人性就是人區別於物的一般特性。主要包括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馬克思或者馬克思的觀點都說明,人的需要是人性的主要內容,為什麼研究這個問題?因為人的行為往往是與需要密切相關的。這幾乎是一個社會歷史發展的相關率。

東方文明、中華文明,我覺得最主要,從人性善的角度出發,主要走的是德治。孔子老先生、孟子這些偉大的思想家,他們提出了這個理念。到底人性結構是什麼?我覺得,應該說近代以來需要思想家都做過分析。我覺得這個架構是不是還是對人性結構分析是有一定深度的。就是作為人性結構最深處是本我,就是人的本能。他的行為原則就是享樂原則,人性結構的中層就是自我,自我就是人的理性,他的行為原則就是現實原則,人性的表層結構,就是超,超我就是人的良知。他的行為原則就是道德原則和理想原則。所以,人性深處充滿了矛盾。這可能是人性的一幅真實圖景。

做這些分析,我覺得既抽象又具體,洞察了人性的內容和基本結構,對國家治理制度的設計,會給我們許多啟迪。也就是說對人性善惡的假設往往影響到國家治理制度的設計,按照近平同志的講法,國家治理體系主要就是指治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國家治理的能力主要就是指運用制度治理國家事務和其他公共事務的本領。應該說,制度建設具有重大意義,但是,離不開對人性的重視和把握。這裡就提出一個問題,就是人得需要人性,才是經濟社會發展最初原動力,在國家治理中,需要高度重視人民的夢,每個人都有夢,關注人民群眾所思、所想和所願。另外,給我們現實提出一個重要要求,就是要高度重視社會的人心向背,我們既要看到社會意識的花朵,也要察之社會潛意識的低火。也就是說,社會意識,它其實由兩塊構成,一部分是我們通常講的通常聽的這些社會意識,但其實還有另外一部分,平常聽不到,可能偶爾在網絡上能看到,但其實這種能量、社會潛意識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許多社會動蕩的發生,為什麼作為執政者,不能夠准確地處理判斷形勢,就是忽視了這一塊。因為許多東西不講出來,不意味著人民群眾,不意味著社會,不隱藏這種所思所想。所以,我想尤其中東顏色革命等等,這幾年發生的一系列驚心動魄的事實告訴我們,必須重視社會潛意識的低火。

這也帶來另一個問題,就是怎麼樣建設一個反腐倡廉的體制機制。應該說,中國人祖祖輩輩都反腐敗,但主要辦法一句話,就是以道德來制衡權力。西方人祖祖輩輩也反腐敗,應該說,主要強調的是以權力制衡權力。但是現在看來,從人性的架構來分析,還必須以民主制衡權力,體制外的這一塊來制約權力的問題。應該說,能不能遏制腐敗,已經現在成為我們國家政治生活當中一個重大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從人性入手,要總結人類文明的反腐倡廉的經驗和教訓。

另外,人性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我覺得,一個是要發掘,一個是引導,因為人性的力量不都是積極的、建設性的,人性的力量可能也有某種反社會的,也有某種陰暗的東西,這是客觀的現實,否則你就無法解釋為什麼我們需要司法,我們為什麼經常發生戰爭,所以,人性生存應該充滿了矛盾和沖突。這裡面當然就提出了文明建設的需要。同時,也提出了我們怎麼樣發掘、引導和利用人性的力量這個重大課題。我覺得一個國家治理設計的好不好,就得正視人性的現實,人性的深處就是既具有堅持性的力量,也具有毀滅性的力量。那麼,作為國家治理來講,就是怎麼樣創造一個順應人性,同時引導人性,利用人性,這樣一種制度和體制。

另外現在一個問題也提出來,就是近平同志最近強調的一個口號,要推行人性化執法。他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提出了這個提法,應該說實行人性化的領導,人性化的管理,它有助於緩解一些尖銳的社會矛盾和沖突,轉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我覺得現在群體性事件最后都激化,最后到對抗,有相當一部分是小事變大,大事變爆炸,也有一些干部的處理方式簡單粗暴是有關系的。

第三個問題,關於國家治理與弘揚人文的問題。首先我想給人文這個概念來一個確定,人文這個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人在后天所獲得的一切東西,都可以說是人的文化,各種科學技術,各種思想理論,各種物質產品,都可以是廣義文化。但我這裡說的人文是狹義的文化,就是人對自身認識的成果,不包括物質的,不包括其他層面,就是人對自身認識的成果,這個人文。這裡就提出一個命題,就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必須弘揚人文精神,充分發揮文化在國家治理中的強大作用。應當看到,文化軟實力是國家實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文化具有四個層面的內涵,我們一般把它劃分成為價值觀、制度、行為特征,還有形象符號。一般劃分為四個部分。可以考察一下近代一些大國崛起的歷史,可以看出來,大國的崛起,往往與其國家夢其文化精神有關。例如,在美國的崛起過程中,美國夢就起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我想提起美國,在座的各位都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專家學者,都知道,美國這個國家正式成立不過200多年,但是能從小變大,從無變有,它靠什麼?完全靠物質,根本談不上,在座的各位專家學者都知道。最初從英國一批信教徒坐著一艘船,叫五月花號,當時在波士頓那一塊登陸,差點餓死,談不上什麼物質基礎,但為什麼僅僅經過兩三百年的歷史,成為世界超級大國,我覺得原因很多,其中有一條,就與美國夢有關。美國夢,如果從正式表述大家都知道,是1931年亞當斯最初表示,就表示為讓美國各社會階層都過上更富裕、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國夢。但其實美國夢,我個人認為,它可以說萌生於五月花號,可以說它的基礎其實是它的獨立宣言,美國夢裡面到底有啥東西?我通常認為主要有三個,一個是自由主義的個人奮斗,第二個是基督教的天定使命,第三個是實用主義的利益至上。這三者構成了美國夢的核心內容。這裡面,包括了一些我們需要研究,甚至某些方面可以借鑒的東西。比如說,隻要你奮斗,你就會成功,給每一個人均等的機會,發展的機會,這個在美國夢裡面,不管是不是完全做到,但是確實它強調的一個方面,這個理念。所以,應該說,美國崛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它與美國夢是密切相關的。我們也熟知,馬丁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發表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我想就表達了這樣一種理念。這個我想美國夢和美國崛起是息息相關的。

正因為如此,習近平主席在和奧巴馬總統才講了一句話,中國夢和美國夢是相通的,中國夢和美國夢及世界上一切人民美好的夢都是相通的,有些我們是可以借鑒的。當然中國夢絕不等於美國夢,美國夢帶有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中國夢強調國家好、民族好、個人才會好。當然,也強調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另外一些西方國家的夢,帶有強烈擴張的色彩,比如說現在一些地方出現的戰爭動論,與西方國家的,我個人認為與一些國家夢的偏差是有關系的,講究擴張。擴張到一定階段可能就是侵略了。中國夢借鑒美國夢和國外的夢,一些國家的夢,但不能照搬。

我在這裡提這個問題主要想講一個問題,從歷史上看,大國崛起往往與其國家夢其文化精神有關,這是一個歷史的規律性。所以我們要珍視中國夢。現在突出的幾個問題,一個是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應該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家層面強調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對社會強調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對個人強調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應該說,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是我們弘揚人文裡面一個重要的因素。

第四個問題,國家治理與保障人權的問題。這個應該說也是一個高度政治性的問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就要確立人權理念。什麼是人權?人權是指人作為人應享有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權利。近平同志多次講話,講人權,說在人權問題上,沒有最好的,隻有更好的。在國際舞台上,場合上,多次講過這個話。怎麼樣尊重保障人權,我想目前一個重要的就是推進法治建設,就是要按照三中全會講的,推進法治中國建設,要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位一體建設,我想提出一個看法就是法治的核心是人權,而不是管制,要尊重和保障人權,一定要抵制漠視人權的一些現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