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導語: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會議指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要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隨著規劃綱要的出台,“協同發展”將成為今后一段時間京津冀區域經濟的核心主題。那麼,如何重新定位京津冀?三地資源如何聯動加強?
肖金成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
肖金成:京津冀規劃北京定位不變 天津有調整   北京的定位沒有變化,仍保持2014年2月中央確定的北京的新定位,即政治、文化、國際交往、科技四大中心。天津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定位,是一個基地三個區,即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而這個定位和之前對天津的定位有所區別,“過去明確天津市是中國北方的經濟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現代制造業基地。現在除了北京是四個中心,其他都是基地和試驗區、示范區、先行區。”【全文】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高國力:京津冀規劃終獲通過 一體化啟新增長極>>詳細

  之所以選擇京津冀作為破題重點,首先因為首都北京已遭遇霧霾、垃圾圍城、擁堵等一系列突出問題,“某種程度上已影響到了國際形象”。更重要的是,與長三角、成渝地區等相比,京津冀在十分有限的空間范圍內布局了兩大直轄市,一體化協同發展面臨的挑戰最大,“選擇這裡率先進行探索對其他地區具有非常強的示范和推動作用”。協同發展長期來看是要解決這一區域產業合理布局和資源有效配置問題,為本地區和全國開創全新增長極。隨著規劃綱要的逐步落實,北京一般性、傳統性產業將加快外遷﹔河北的鋼鐵等高耗能、高耗水、低科技含量產業將加快整合淘汰﹔而天津將進一步發揮港口優勢,依托國際市場發展“大進大出”產業。“一體化之后,天津自貿區平台對北京和河北也具有非常重要意義。”高國力表示,單純從經濟增長的角度,規劃綱要頒布后無疑對三地將是“重大利好”。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楊開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應發揮市場作用>>詳細

  非首都功能主要有兩大類,首先,從經濟角度考慮,一些相對低端、低效益、低附加值、低輻射的經濟部門﹔其次,區位由非市場因素決定的公共部門。而疏解去向,除了河北、天津等周邊區域,還包括從市區疏解至郊區。調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應當在發揮市場機制決定性作用的基礎上,按照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著力調整政府機構自身或政府舉辦之公共事業的區位。為此,他建議,應考慮在北京市區外圍規劃建設國家科技城和國家行政新城。除了公共部門,經濟功能疏解的重點包括,區域流通網絡樞紐功能,培育天津、石家庄、唐山區域性樞紐機場,疏解首都航空運輸壓力﹔將大紅門、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等區域性商品批發交易市場遷往市中心50公裡以外地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常紀文:京津冀協同發展 環保和交通成突破口 >>詳細

   環保、交通和產業升級轉移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三個重點領域,因此要單出三個一體化細則。需要“先行”的是兩個領域,即環保和交通。“先行”的意思就是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突破口,“沒有交通一體化,沒有環保一體化,就沒有京津冀一體化。”產業升級轉移則是重點領域。“轉移”並非是污染產業的轉移,而是綠色轉移,要根據綠色化的要求升級轉移或就地升級,“企業不想轉的,可以按照新的環保標准就地升級。”京津冀部署協同發展,並非一下子實現一體化,而是首先進行部署的協同和一體化,然后是行動的協同和一體化,最后實現標准的協同乃至一體化,“有部署,有行動,有標准,是相互支持、配合的一體化。”
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區域經濟學專家

祝爾娟:京津冀協同發展有望破解區域差距難題>>詳細

  公共資源配置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口、產業及功能在區域內的合理布局,也是導致超大城市人口過於膨脹、中小城市吸納力不足、難以形成多中心城鎮格局的重要原因。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迫切需要突破多年來制約京津冀區域合作的體制機制性障礙,通過制度創新,為推進京津冀交通、產業、城鎮、生態、社會一體化開辟道路,提供制度保障。在公共服務方面,應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教育、醫療、就業等公共服務共享機制﹔在資源、環境方面,要構建生態環境共建共享機制,劃定統一的區域生態紅線,完善區域生態補償﹔在財政體制方面,應完善橫向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根據區域功能、區域人口和面積等客觀標准,構建京津冀跨省市公共服務分擔與統籌體系,完善區域要素自由流動的市場機制。

媒體:京津冀“拉手前進”打造新增長極>>詳細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近日審議通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會議明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專家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從此有了細化清單和明確路徑,這必將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打造新的增長極。據悉,規劃包括總綱、實施細則和具體名錄,既有頂層設計綱要,也有實施方案細則和路線圖。細則包括交通一體化細則、環保一體化細則和產業一體化細則。規劃還確定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近期、中期、遠期目標。規劃出台后,北京有些優質資源要到河北、天津去配置,3地在加減法中聯動加強。

媒體:京津冀協同發展 讓改革呼應藍圖>>詳細

  京津冀協同發展,有了細化清單和路徑設計后,還得三地踏石留痕的執行力,並重視改革驅動的作用,用改革為發展提供更強大的勢能動能。有了規劃綱要,意味著京津冀地區政策互動、資源共享、市場開放會被納入到體系化、全局性設計中。這有利於在統一規劃產業布局、生態結構,建立一體化市場,將首都“健體”做減法和區域聯動算加法結合。要知道,京津冀區域幅員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由來已久,北京有“大城市病”,津冀則面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瓶頸。而協同發展、協調邁進,則是化解的不二良方。

京津冀互補短板,攜手共進  將北京地區的產業進行有重點的轉移,以達到緩解人口壓力,可以有效醫治“大城市病”。天津、河北為北京產業轉移搭好架子,鋪好路子,便可抓住觸手可得的機會,尤其是河北多縣城與北京接壤,擁有不可比擬的地理位置,更是承接人口轉移的風水寶地。(網友“淡墨痕666”) 【詳細】
協同發展是京津冀推進的關鍵  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面向未來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推動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產業布局和形態、為優化開發區域發展提供示范和樣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有效路徑、促進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需要。(網友“網言若水”)【詳細】
使用其他帳號登陸: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規劃的戰略核心,應當在發揮市場機制決定性作用的基礎上按照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著力調整政府機構自身或政府舉辦之公共事業的區位。公共資源配置不均衡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應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教育、醫療、就業等公共服務共享機制。在資源環境方面可以構建生態環境共享機制從而形成強大的治污合力。
                                                   【本期編輯:萬鵬 王翠(實習生)】

往期回顧

觀察家

進入人民網大型理論專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