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周淑真:依法治國、依憲執政、依規治黨三者關系及內在邏輯【2】

2015年07月06日11:15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三、政黨與國家的相互作用機制,使三者之間存在邏輯聯系

政黨不是國家,政黨只是社會中一種特殊的政治組織,是一個國家中部分民眾的政治性組織﹔國家是權力機關,是按照以代議民主制為精髓的現代政治要求所構建的、涵蓋整個民族和領土的政治組織。政黨和國家之間、政黨的組織和國家政權機關之間既不是包容關系,也不是從屬關系,但同時兩者之間又存在交叉和重疊的關系,相互發生作用。一個國家的憲政體制所形成的政治生態,決定政黨產生和發展的方式,政黨的發展狀況又對國家政治體制發生影響。各政黨之間所構成的政黨關系結構即政黨制度,是國家政治制度運行的載體和推動力。政黨經由法定程序進入國家制度體系,作為執政黨時執掌國家政權,依據法律授權和制度安排決定和管理國家事務。凡是政黨,都把奪取政權、執掌政權和參與政權作為自己的中心任和行動目標。當政黨成為執政黨后,依憲執政是世界各國執政黨的通則和慣例。在西歐、北美的發達國家,政黨產生晚於國家,政黨僅僅是溝通國家與社會之間的橋梁﹔而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政黨產生往往早於國家,國家是由政黨建立的,政黨承擔著建設國家、改造社會的重任,人們對執政黨的認同往往與對國家政治制度、社會制度的認同緊密聯系在一起。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在13億人口的大國長期執政的政黨,也是中國唯一的執政黨,作為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依規治黨是依法治國的前提,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是依規治黨的必然要求。十八大以后,中共中央辦公廳黨內法規局全面清理自新中國建立到2012年6月的黨內法規性文件。通過這次清理,一攬子解決了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中存在的不適應、不協調、不銜接、不一致問題,該廢止的廢止,該失效的宣布失效,該修改的安排修改。這大大增強了黨內法規制度的適應性和活力,有力維護了黨內法規制度體系的協調統一,使黨內法規制度基本適應黨的建設和黨的工作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有利於提高黨內法規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進而促進黨內法規制度的遵守和執行。因此可以說,政黨與國家的相互作用,使依法治國、依憲執政和依規治黨密切聯系在一起。

四、依憲執政是執政黨的基本守則

無論革命政黨是通過斗爭方式取得政權,還是普通政黨通過選舉途徑上台執政,當政黨成為執政黨后,依憲執政是世界各國執政黨的通則和慣例。中國共產黨與20世紀的中國歷史更是體現了這一規律性特點。各民主黨派和各族各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1949 年通過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以民主協商的方式,建立了新的國家政權。1954年通過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憲法,實施憲政。因此在當代中國,“憲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通過科學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依憲執政首要的是學習憲法、尊重憲法、落實憲法。憲法序言、總綱和公民基本權利及義務等內容值得我們反復認真學習。如在憲法序言中,通過追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方式,把執政的責任賦予了在歷史發展中做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共產黨,它賦予了執政黨治國理政的責任和使命。序言還論述了統一戰線的歷史地位和現實作用,提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這些基本精神應該得到落實。同時對憲法中關於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定,應切實尊重並加以保障。這是依憲執政弘揚憲法精神的重點。

總之,理解三者之間的關系,既不能脫離一般概念理論,又不能忽視中國國情和政治發展的經驗法則。質言之,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治國安邦的總章程﹔黨章作為黨內根本大法,是管黨治黨的總章程。依法治國的核心是治官治權,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它要求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干部在工作中模范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依規治黨就是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依照黨章和其它黨內法規規定的職責、權限、程序,管理黨的事務,從事黨的各項活動,進行黨的建設﹔依憲執政是黨執政的基本守則。2014年12月4日是我國首個憲法日,其意義在於提醒各級公務人員要明白手中的權力來源於憲法,要敬畏民眾,敬畏手中的權力,慎用手中的權力。這是依法治國的真諦,也是依規治黨的目的。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刊載於《理論視野》2015年第1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周淑真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