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確立歷史人物評價的若干原則【2】

2015年09月28日19:4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確立歷史人物評價的若干原則

二是客觀性原則。正確評價歷史人物要從他一生的全部活動出發,結合社會歷史條件與歷史人物個性的實際,以發展的眼光進行全面的探討,切莫局限於一時一事,抓住一點概況一生,攻其一點不及其余。事實上,包括杰出人物在內的任何歷史人物都或多或少地帶著時代的烙印和歷史的局限性。因此,在評價歷史人物的時候,我們不能以后人之要求苛責於前人,而是要深入探析歷史人物活動造成的客觀效果與其主觀動機之間的關系。隻有這樣,才有可能避免對歷史人物進行武斷片面的評價。有的論著以為蔣介石日記所說的都是真實的,那就未免太簡單而不客觀了。也有的論著對革命領袖和革命英雄採取攻其一點,無限放大,甚至不惜公然造謠,以此否定共產黨執政的高績效和合法性,這同樣喪失了客觀性。而學術性的第一要義在於真實性。

三是階級性原則。在階級社會裡,一切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每一個歷史人物的活動都是和他的階級利益息息相關的,一切人“都不過是經濟范疇的人格化,是一定階級關系和利益的負擔者”(馬克思語)。習近平明確指出:“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立場。馬克思主義政治立場,首先就是階級立場,進行階級分析。”因此,我們評價任何階級社會中的歷史人物必須堅持階級性原則。堅持階級性原則,並不等同於對歷史人物的階級屬性進行“貼標簽”,倘若按歷史人物的階級地位來判斷其歷史作用,是什麼問題都難以說清楚的。比如在清朝末期,同是地主階級出身的洋務派和頑固派、改良派和保守派,卻起著非常不同的歷史作用。堅持階級性原則,其實質是採取階級分析的方法,把歷史人物放在一定的階級地位考察,充分發掘歷史人物動機背后的階級動機,以便更為深刻地揭示歷史發展的規律,也更有益於對歷史人物進行較為公正的評價。階級性原則不僅可以成為評判歷史人物的一個重要原則,也是我們分析時下一些虛無主義勢力唱衰中國、抹黑革命領袖、詆毀英雄的真實意圖的一個重要方法。同樣,我們也明白為何這些虛無主義的行徑會遭到如此強烈的聲討,因為如同列寧指出的,“沒有一個活著的人,能夠不站到這個或那個階級方面來(既然他已經了解它們的相互關系),能夠不為這個或那個階級的勝利而高興,為其失敗而悲傷,能夠不對敵視這個階級的人和散布落后觀點來妨礙這個階級發展的人表示憤怒”。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