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徽
2016年09月12日08:5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三、初步成效
(一)經濟發展上
一是經濟指標平穩回升。2015年下半年起全市主要經濟指標逐月回升。2016年1—2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5%,財政總收入和地方級財政收入分別增長16.9%和16.1%,廈門正逐步走出轉型發展的換擋期。
二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13—2015年,服務業比重提高4.2個百分點。2015年研究與開發(R&D)佔GDP比重接近3%,兩化融合發展指數90.49,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88.99。全市加快推進的十余條千億產業鏈中,平板顯示、金融服務、旅游會展3條產業鏈產值分別突破千億。高新技術企業數超過1000家,佔全省總數一半,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65.9%。生物與新醫藥產值增長17.8%,軟件信息業務收入增長23%,網絡零售額增長60%,登記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增長21.8%,境內外游客突破60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832.3億元。以軟件信息、金融服務、旅游會展、生物與新醫藥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成為重要新增長點。
三是質量效益持續向好。2015年財政總收入突破千億,增長10.2%。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2607元和17558元,增速高於同期經濟增長。
四是創新活力不斷增強。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到65.9%,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成為全國首批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范市。
五是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對照世行營商環境評估標准,營商環境從全球60余名提升至前50名。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在全國率先實施“三証合一”。
(二)社會治理上
一是社區人居環境更加溫馨。92%的居民認為,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改善了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打造了溫馨和諧家園。
二是社會更加和諧有序。2015年全市刑事案件、八類案件和治安案件在前三年持續下降的基礎上又分別比降1.5%、20%和5.8%。
三是社會活力有效激發。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許多老舊小區通過共治共管,破解了亂停車、佔道經營等老大難問題。
(三)城市建設上
一是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翔安機場加快建設,對外綜合交通網絡日臻完善﹔軌道交通1~4號線全部開工,初步形成串聯六區、輻射周邊的快速交通系統。
二是“一島一帶多中心”的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啟動環東海域東部新城、馬鑾灣新城建設,推進同安翔安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建設。鼓浪嶼綜合整治提升成效顯著,已被確定為中國申報2017年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三是城市保障能力提升。獲批國家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試點,建成納入綜合管廊的市政管線232公裡,建成公共自行車道205公裡。
四是生態環境持續改善。2015年空氣質量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二。島外9條小流域治理全面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源達標率100%,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4%。
(四)黨的建設上
一是基層黨建得到強化。實施“黨建富民強村”工程,基層黨組織班子素質能力得到提升,村集體經濟總量增長約35%。非公企業黨建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大幅提升,得到中組部高度肯定。
二是黨群關系更加融洽。2015年,全市區級以上領導干部下基層辦實事好事10263件,5萬多名在職黨員結對幫扶困難群眾13381人,75個村(居)脫去經濟薄弱村帽子,群眾更加信任支持黨和政府。
三是干部作風進一步改進。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和廈門工作時提出的“四下基層”“四在一線”“馬上就辦”等優良作風和工作方法,出台《市委常委會改進作風的意見》和《領導干部治庸問責暫行辦法》等制度措施,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干部作風不斷改進,履職能力不斷增強,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干部群眾對廈門發展的信心不斷增強。
四、幾點體會
(一)堅持黨管規劃
黨委主要領導主責主抓,3年來召開近200次市委常委會和市委專題會,為規劃的有效落實提供了堅強保証。
一是通過規劃總攬全局。以規劃統攬“五位一體”發展全局,明確產業、城市和社會治理三個轉型的戰略方向。以構建城市空間規劃體系和空間治理體系為抓手,在全市范圍內對產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重大工程項目的空間布局進行統籌協調,在宏觀層面上確保轉型發展的科學性與有效性。
二是通過規劃協調各方。隻有黨委主抓,才能統籌協調各方利益,破除阻力,達成目標。以“多規合一”為平台,打破部門藩籬,實行“一張藍圖嚴格管控、一個平台協同管理”,再造了審批流程,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是通過規劃落實政績觀。以《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為指引,編制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讓“該干什麼的地方干什麼”,同時創新建立差異化的政績和干部綜合考核評價機制,讓“能干什麼的人干什麼”。
(二)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一是把最好的資源留給群眾,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堅持把群眾的切身需求與政府追求發展的作為統一起來,把最好的資源留給群眾,擴大有效投資,補齊短板,提高了公共服務水平。
二是突出群眾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始終緊扣群眾關心的切身需要,讓群眾走出來說出來做出來,變“要我做”為“一起做”,變“靠政府”為“靠大家”,實現了政府治理與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的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
三是重塑共同精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把塑造社區共同精神作為共同締造的根本,從單純為群眾服務、給群眾利益,轉向凝聚群眾共識、培育群眾精神,把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了社區、居民和具體事上。
(三)探索以規劃為抓手推動城市發展方式的轉變
一是轉變理念思維,提升規劃科學性。轉變思維方式,自覺以戰略思維、辯証思維、系統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精准思維,把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轉變規劃理念,將規劃作為推動轉型發展的有力抓手,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促進轉型。
二是以規劃明確轉型目標,凝聚共識。當前社會利益多元、矛盾復雜,隻有最廣泛地凝聚共識,才能有效推動工作。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科學制定戰略規劃和“十三五”規劃,匯聚了強大合力,繪就了事業藍圖。
三是以規劃總攬全局,協調發展。空間有序才能實現發展有序。利用規劃將“五位一體”各類目標任務在空間上進行統籌布局,通過“多規合一”平台有效統籌各類項目,通過項目實施促進了規劃落地。
四是以規劃統籌資源,推動轉型發展。依據“戰略規劃—‘十三五’規劃—年度計劃”規劃體系和“多規合一”平台構建統一的空間規劃體系和空間治理體系,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統籌土地、人力、資本、創新等多種資源要素,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和資源配置效率,有效推動了轉型發展。
(作者系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來源:《行政管理改革》)
上一頁 |
相關專題 |
· 《行政管理改革》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