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慶祥 梁映敏
2018年05月07日09:2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 3) 多方面協調。多方面協調,是指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協調、斗爭性與同一性的協調、對立面之間的協調、系統自身的協調、多樣性與統一性的協調、多元化與中心體的協調。用在狹義矛盾上,協舉的多方面協調,是指把多種矛盾性質協和統籌,實現多極並舉。
( 4) 多層次貫穿。貫穿,是指各層次自身的統一性,經過斗爭同一、曲折前進、螺旋上升之后,達到的連續相互承接的效果。損失統一性和丟失多樣性都不是貫穿。在協舉方法論中,多層次貫穿包括以下內容: 聯系性貫穿在整個發展過程之中; 發展性貫穿在整個變化之中; 變化性貫穿在整個系統中; 辯証性貫穿在整個物質世界中; 矛盾性貫穿於宇宙中的整個存在。在作用定位上,協舉的多層次貫穿,是指把多層次、多梯階、多方向、多目標的矛盾協作共進,實現多策並舉。
( 5) 多角度拓展。拓展,是指開拓擴展。協舉方法論裡的多角度拓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從上向下看,考察要素在縱向上的聯系; 從左向右看,考察要素在橫向上的聯系; 從前向后看,考察要素在一定時期內的先后關聯; 從心向邊看,考察要素核心與邊緣的關系; 從動向靜看,考察要素的兩種狀態的關系; 從直線運動向立體滾動看,考察要素作為方向上和整體上的進展。多角度拓展,就是從所有這些角度或方面考察協舉的功效是否發揮到最佳程度以及如何能夠發揮到最佳程度。其核心要旨,就是協調守恆,而實現守恆就必須多重互舉。
協舉概念的五層含義,是針對不同層次的。對“協舉”范疇應著重從“有機的動態統一系統”去理解,它強調的是隨需應變的整體性與全面性的統一、發展性與持續性的統一。
協舉辯証法豐富和發展了辯証法
協舉方法與辯証方法相比,是在堅持辯証法的同時實現了對辯証法的豐富和發展。即在把辯証法的系統觀發揚光大的同時,增添了交叉連續的鏈性平台、自洽躍遷的和諧目標。在辯証法的可持續發展觀中,已經蘊含了朴素的鏈性思想。鏈性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自洽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協舉方法對辯証法的補充和發展
具體體現在:
第一,把處於“辯証關系”中的存在和客觀事實放在系統中來考察,我們就會發現矛盾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性的、可持續存在著的。即像鏈條一樣,循環不斷地“產生”“消亡”“再產生”“再消亡”……舊的矛盾滅亡,同時,產生新的矛盾。“從對立面的統一中把握對立面”的矛盾分析方法,在結構上屬於“兩點一元”的結構: ( 雙方) 對立……統一……對立……統一……對立……統一……或者兩點……一元……兩點……一元……兩點……一元……這裡隻有對立與統一,協舉還不夠突出。從事物可持續發展的觀點來看,協舉的位置是對立與統一無法完全取代的。事物的可持續發展必然包括幾個階段,幾層能級,幾層本質。在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發展的傳承與揚棄時,第一能級向第二能級突破的揚棄與躍遷時,第一本質向第二本質轉化的躍遷與交叉時,就需要協舉。其具體體現是: 在第一階段的對立統一與第二階段的對立統一過程中,第一階段要向第二階段傳承第一階段的精華,才能使第二階段挺立; 而要保障傳承得以完全,勢必需要第一階段自身的對立統一因素相互協舉; 在第二階段的對立統一與第三階段的對立統一中,第三階段需要拋棄第一階段的糟粕,“揚”第二階段的精華,“棄”與“揚”的協舉性是保障第三階段挺立發展的基礎; 在第一階段的對立統一與 n 階段的對立統一中,n 階段的對立統一勢必要經過多次反復的“傳”“棄”“揚”; 而多次的反復的“傳”“棄”“揚”的協舉是保障對立統一辯証性可持續存在、可持續發展的先導; 此事物能級的對立統一與彼事物能級的對立統一之辯証性需要協舉; 兩點……一元……兩點……一元……的辯証需要連續性協舉。
第二,由於我們所提的協舉是辯証意義上的協舉,所以把協舉方法與辯証方法統一起來,就具有更強的解釋力和更有效的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當今多元經濟時代,協舉方法對辯証法的補充和發展,還體現在對以下幾種關系和問題的處理上:
( 1) 多元與一元的辯証關系。在一點一元、兩點一元的辯証法中,協舉的地位是潛在的,或者說處於次要的輔助地位。但在多點一元、多面一元,尤其是多元一元的辯証關系中,協舉的地位就十分顯赫。隻有引入協舉方法,才能進一步說明和解決問題。比如,在計劃經濟年代,我們的哲學眼光瞄准“非此即彼”,由此得出的結論是以“階級斗爭為綱”,不允許多樣性存在。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允許在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如果還是堅持一點一元的辯証關系,勢必把其他所有制與公有制對立起來。我們必須在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前提下,把公有制與其他所有制放在協舉思維中予以考慮,在堅持與其他所有制並存的條件下,並不失卻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在這個意義上,協舉方法是更精確的辯証思維。
( 2) 多極與中心的辯証關系。在矛盾分析方法中,處理的是對立的兩極,不能明顯地看出協舉的作用。但當面對復雜的矛盾群,即一對矛盾有兩極,兩對矛盾有四極,三對矛盾有六極乃至 n 極的狀況時,我們就必須把它們放在一個系統中考慮,由此形成一個系統中心。協舉辯証法處理的是這個中心與多極之間的關系。很顯然,針對多極與中心的辯証,協舉可以更細致更精確地處理這種關系。
( 3) 多層次與目標的辯証關系。多層次,是指不僅層次不同而且方向也不一致,這是系統群全方位發展的常見現象。層次不同、方向不一是從具體的、局部的來看,在總體系統上看,統一性是必然的,總體目標是一致的。對於層次不同、方向不一與共同目標的辯証,必須以目標為參照,也就是說多樣性應該以統一性為參照系。其結果就是在過程中不同的層次與不一的方向,在終極目標上是相同的,既不違背多樣性也不背離統一性。通過實現共同的目標,各子系統和層次被緊密聯系起來。“系統一般可以用目的來表征,其目標定向依賴於通過不同系統或自系統之間的通訊而發揮作用的機制來實現。”③ 在這種辯証關系中,隻有通過協舉,使不同的層次與不同的方向結合在一起,才能實現一個終極目標上的一致; 否則,就又回到兩面性的老路上去,導致兩個目標的誤斷。
( 4) 相異性與共存的辯証關系。根據辯証法,有相同必有相異,況且在量上相同與相異是大致持平的,在看待相異性共存時,我們不能把各式各樣的相異都看成清一色的兩面性結果,因為兩面性只是一種現象,而世界是多樣性的,這就需要借助協舉思維和協舉方法。在共存的相異性現象中,引入協舉概念,使辯証法能夠在清一色的兩面性結果的同時產生多面性結果,這是對辯証內生功能的新開發。在協舉的作用下,單面性、兩面性、三面性、多面性既共存又並進,能使辯証法的運用領域擴大。
( 5) 實現多贏的客觀要求。當今社會是多樣化發展的社會,故在決策選擇上對雙贏、三贏、多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就是說,只是單贏而不能實現“雙贏、三贏、多贏”的策略根本就不是首選策略。適應這種態勢、這種時代的,隻能是協舉性辯証或協舉辯証法。兩種相異而共存謂之“雙贏”;三種相異而並進謂之“三贏”; 多種相異而和諧謂之“多贏”。協舉辯証法通過處理各方面的關系,能夠較好地滿足這種需求。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就指出,“現代化建設的任務是多方面的,各個方面需要綜合平衡,不能搞單打一”④。
( 6) 消解對立的沖突狀態。在社會關系日益復雜的今天,人們追求的是和諧共存,“所有行為者沖突性活動的總和,在一定條件下反過來有利於共同體的利益”⑤。因此在允許“一方戰勝另一方”的同時,又允許“一方監督另一方”“一方助持另一方”“一方提升另一方”。當今時代,人們更傾向於採用協調、對話的方式和平解決沖突和爭端。因此,協舉辯証法應運而生。它強調的是沖突的不同方面、不同層次通過協舉實現和平發展。
( 7) 消除同歸於盡的結局。矛盾雙方的爭執積累是孕育雙方同歸於盡的凶險結局的根源,這顯然不利於事物的發展。在各種問題中貫徹“投入最小、效果最好”的經濟學原則的結果,就是強調各方協舉。如果認識到各方的共同利益,共同目標以及利益最大化原則,那麼,當我們在面對由沖突、惡斗、爭端引發的雙方同歸於盡的凶險局面時,就會盡量弱化各方的沖突和不協調,強調彼此的需求和最大利益,求同存異,避免出現雙方同歸於盡的結局。
上一頁 |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