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用合作正能量打造中美关系新局面

2012年11月20日08:1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问题三:如何看待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美关系造成的冲击?   

李侃如:没有亚洲国家想在中国或美国之间做出选择。我们两国在确保这些国家10年后不必面对这项选择方面做得还不够。如果这些亚洲国家真的面临这个选择,每个人都是输家。

欧伦斯(美中全国委员会主席):“中国威胁论”以中国为假想敌,美国因为这种臆想而失去了不计其数的经济和战略合作机会。美国固然应该恪守盟友条约,但是也不能背叛历史。奥巴马站在一个可以重塑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的历史机遇面前,站在一个可以使中国成为真正合作伙伴的转折点。中国与美国的和平和繁荣,不仅关乎两国,更关乎世界。

希尔(美国东亚事务前助理国务卿):在“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美国绝不能逼迫亚太国家在美中之间“选边站”,而应当着眼于美中关系的常量和长期承诺,对华论调需要尽量柔和温婉,甚至字斟句酌。如何用行动解释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意图,从而共享在该地区的经济利益,是奥巴马新任期的挑战。

罗奇:从外交政策看,美国“再平衡”战略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美中的政治互信和谅解是关键。一方面,美国应当表现出在处理亚太问题时一贯的中立态度,让中国理解该行为未触及其核心利益;另一方面,面对日趋严峻的南海和东海问题,美中双方应尽快通过深入的沟通消除领海争议的隔阂。尤其是中日钓鱼岛争端,应尽快进入外交磋商或谈判,秉持相关国际法、相互尊重、自由表达和政治对话的原则,和平解决争议。

芮效俭:美国在亚太地区有战略和经济利益,不愿加剧紧张局势,因此在亚洲各国的领土纠纷上不表明立场。美国已开始采取措施,在这一地区施加影响力,试图缓解紧张态势。一些人说,美国在亚太地区“煽风点火”、加剧南海和东海的紧张局势,我认为这完全是误解。我和美国驻菲律宾大使以及美国国务院、白宫的一些官员谈过,他们都认为应该缓解而不是加剧南海和东海紧张局势。

夏伟:钓鱼岛和南海问题涉及众多国家,是美中关系中比较新的问题。它们取代台湾问题,成了美中双边关系紧张的主要根源,而且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赵可金: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将会导致中美两大战略资源国汇集在亚太地区,摩擦的可能性和危险均在上升,朝鲜半岛局势、钓鱼岛问题、黄岩岛问题以及南海问题的升温,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有着直接的关系。美国对争端和安全采取切割的态度。对于中国和周边国家的争端,美国公开表示“不选边”,不愿意公开卷入地区争端,甚至采取一些措施控制争端升级。但对于争端引发的安全问题,美国表示忧虑,甚至采取两边套利的方式,采取模糊策略,一边强调美国的地区安全义务,一边又表现出模棱两可的态度。总之,对美国而言,底线是地区局势不失控,目标是通过地区摩擦和争端牵制和分散中国的战略注意力,美国人称之为风险管理策略。

倪峰:尽管美国官方、学者对“亚太再平衡”政策有多种解释,但是这个政策加剧中美在亚太地区的竞争是明确的事实。

“亚太再平衡”政策在奥巴马第二个任期内会有适度的调整,会由“过度关注”的“介入”型逐渐转向强调“非接触性介入型竞争”,将美国的介入控制在适度范围内,避免美国过多卷入并投入战略资源,少消耗或不消耗美自身实力,同时尽量不影响、破坏本地区经济稳定与繁荣,以满足美共享地区经济繁荣的需要。因此在涉及领土争端问题上,美国会更加谨慎。当然美国还是会一如既往地竞争影响力,并鼓励本地区国家向美国靠拢,以牵制中国。

问题四:近来,美国针对中国企业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337调查”和在美投资安全审查案件增多。如何防止它阻碍中美经贸合作步伐?

包道格(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副总裁):奥巴马第二个任期内,美中关系有望取得良性发展。奥巴马连任后,在与中国利益冲突的问题上,会继续对中方施压。但摆在奥巴马日程上更重要的课题是,寻求与中国的合作。

费达(美国国际商务理事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是我们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但是,美中关系如此重要,不应让问题和摩擦妨碍两国经贸合作的步伐。

罗奇:奥巴马连任意味着对华政策应该比罗姆尼更柔和,但是从竞选时做出的中国问题承诺来看,双方仍需要就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是否对美国就业市场产生不利影响等问题达成一定共识。我并不认为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导致了美国失业问题,但是要说服美国的大多数政客不去渲染此事,可能并不容易。

罗纳德·奥利尼克(美国霍兰德·奈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对于这些摩擦,我们要考虑其发生时的具体环境。在最近几次美国大选中,反华都被当成竞选的工具。美国政客习惯给经济上的短期问题找替罪羊。总体而言,这些摩擦是个案。未来美中经贸关系发展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新的障碍,但总的趋势是,美中经贸关系不断加深。由于政治压力,奥巴马政府会继续拿中国说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奥巴马政府转向贸易保护主义。最近对中国企业的一些限制措施,并不意味着美国要对中国投资关上大门。

尼科尔·梅尔彻(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管理局中国和蒙古国办公室主任):对于美中之间这样复杂和活跃的关系来说,有一些问题和挑战,并不令人感到惊奇。在几乎所有的方面,美国对外国公司都同等对待,没有任何歧视性壁垒。美国涉外商务部门将很大力量放在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上。目前,美国商务部在北京、成都、广州、上海和沈阳派驻了100多位工作人员。中国对美国投资已开始快速增长。2006年至2011年的5年间,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71%。2003年至2012年6月,中国企业计划投资188个绿地项目,如果这些项目按计划进行,将意味着43亿美元的投资以及1.5万个就业岗位。

倪峰:我认为,这些现象的发生有两个原因。一是美国经济形势不佳,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二是适逢大选年,美国总统候选人和两党竞相拿中国说事,比着对华强硬。这些现象显然对中美经贸关系甚至两国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中美经贸合作潜力巨大,中国会成为美国越来越重要的市场,中国在美国增加投资对两国均有好处,找到适当方式解决两国投资方面的摩擦,会创造经贸合作中新的增长点。

随着两国经贸交往更加广泛和深入,摩擦和争议会越来越多。辩证地看,这也是复杂密切关系中的自然现象。以前,中美经济互补性强,如今越来越同质化、同构化,摩擦往往由此而生,光伏案即是一例。但最好不要将此问题过度政治化。

赵可金: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双反”调查和投资调查增多,并不会从根本上阻碍中美关系的发展。这些案例的增多,从一个侧面也表明,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速度十分迅猛。两国经贸关系越密切,引发摩擦的可能性和频率就越高。然而,目前的一个倾向是,中美商业竞争具有政治化的危险,一些原本属于正常商业竞争的问题,被美国人为地转化为国家安全和政治问题,而不是遵循市场规则和商业惯例,此种倾向可能是阻碍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想稳定中美经贸关系,既要靠中美两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经济对话,又要靠企业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政府角度来说,要通过对话和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逐步建立两大经济体互动的游戏规则和规范。从企业角度来说,也要积极争取合法权益,通过游说、本地化、完善公司管理规范和履行社会责任等手段,为企业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

(本报驻美国记者温宪、王恬、张旸、吴云、丁小希,本报记者骆青、牛瑞飞采访、整理)

上一页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