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文化治理视域下的文化政策研究
——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政策分析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王啸  袁兰 
2013年01月08日10:5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政策变化的趋势

(一)文化从“为政治服务”转向“为社会主义服务”

在改革开放之后,社会转型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要状态,我国的文化政策的指导思想也从“为政治服务”转向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文化政策的指导思想作为文化政策的灵魂,其本身既是文化政策的思想渊源,同时也体现着掌权者的对于文化的意志和观念。在1979年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同时明确表明“不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因为这个口号容易成为对文艺横加干涉的理论根据,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对文艺的发展利少害多。”[26]在文艺政策提出“去政治化”的同时,我国的新闻政策也发生了方向上的转变--强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27]。

(二)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

我国的文化政策在其指导思想上发生了深刻的转变,文化政策的价值导向也得到了提升,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注意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1982年党的“十二大”为标志,精神文明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另一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在“十二届六中全会”上适时地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8]这样的文化战略的提出既是对自身发展阶段的清醒认识,同时也是党在社会建设认识上不断深化的体现,也同样是面对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的一种反应,适应建设时期的新情况和条件的社会主义文化。

(三)从“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保证”

中国共产党在针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上经历两个主要时期。其一是在中共“十四大”时,认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其二是同年,提出“改革文化体制是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要遵循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29]的文化改革规划。在新近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的突破点。思想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文化强国”的提出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时代必然趋势。

(四)“创新、改革、服务”日益成为文化发展的新课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中国共产党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四位一体”的社会建设总体布局将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砝码。在2006年,出台了我国历史上首个国家文化发展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30]。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文化发展观点和论断,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逐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等等,以实现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发挥文化的多重功能,增强其社会效益。

(责编:秦华、赵晶)

相关专题
· 问题研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