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行走在理想与现实边缘——驻京高校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
2013年01月08日08:56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当前大学生看重家庭和亲情,珍视友情和爱情,在社会理想、政治信念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伦理色彩

  当前大学生既不同于80年代的年轻人给人们留下的“叛逆”印象,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长不大的“乖孩子”形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追求,具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处世准则,表现出较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

  ⒈在校大学生关注亲情珍爱家庭、向往真挚的爱情和美好的恋情,在社会认知方面带有浓厚的感情伦理色彩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家庭和未来的婚姻带有强烈的归属感和向往倾向,甚至有为数不少的人将拥有普通但温暖的家庭生活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对待爱情、家庭、婚姻态度的选题中,有82.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相信爱情,珍惜亲情”,12.4%的人选择了“好合好散,跟着感觉走”,而选择“虚假的,不相信”和“说不清楚”的分别占1.6%和3.8%。与之相应的是,大约有57.8%的大学生在政治信仰和人生信念方面受家庭教育和父母言行的影响最大。可见,家庭因素、父母教育对当前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仍是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方面,并将深深影响他们一生的处事和行为。

  ⒉当前大学生的社会理想和社会责任感趋向平实、平淡

  中国近年经济发展形势和就业形势给当前大学生带来不小的压力和挑战。他们已经褪掉了“天之骄子”的神圣光环,也鲜有古代仁人志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因而变得更为现实。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政治类话题、政治人物或政治事件的态度,选择“很感兴趣,很关注”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1.6%,57%的被调查者只是“偶尔关注”。而选择“不清楚,不了解”和“厌烦”的被调查者合计,也占到了13.1%。这说明大学生对于政治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被动倾向,易受来自外界的暗示,缺乏主动精神和深入持久的兴趣。在“对周边人信仰宗教所持态度”的调查中,有65.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宗教信仰自由,不好说什么”,24.1%的被调查者认同身边的人信仰各种宗教,只有6.8%的人选择“不认同”。这一方面表明了被调查者群体具备较高程度的社会宽容度,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整个社会精神需求的多元发展、多层次共存的事实。这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对于社会共同理想的认知,也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