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路径
在民族复兴进程中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关键是积极探索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的战略途径,更加有效地促成富国强军战略目标与国家战略能力的结合。
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上,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基本途径。遵循这一路径的要义在于,把军民分割的两大体系整合起来,形成资源配置的整合力,使其在经济国防两个领域的良性循环中产生更大效益。为此,应将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国家发展的总体规划,将武器装备研究发展纳入国家科技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将军队人力资源建设和人事政策制度纳入国家人事、劳动、教育规划体系,将军队后勤保障纳入国家社会化保障体系,将国防动员和战场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深入推进海洋、太空、信息等新型安全领域的军民融合。
在战略资源配置协调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投入的合理规模和质量效益型发展。核心问题是统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类型转换的问题。体现在国防投入问题上,首先要形成“适度规模”,即根据社会经济的承受力和国家安全需求确定国防建设投入的规模。现阶段确定我国国防投入占GDP的比重,应以世界国防费的平均水平和多数国家的投入水平确定投入基准,应以大国开支水平对基准投入水平进行适度矫正,同时还应以国家特殊安全需求对投入比重进行微调。同时,还应致力于形成“合理结构”,即现有的经费投入能够形成最具有实战和威慑能力的费用结构。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提高国防建设投入效益最本质的含义就是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能体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点方向上去。实现国防投入的“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关键在于建立现代国防预算制度,即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军情,体现军委战略方针,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适应新军事革命趋势,以法制建设为基础,以需求牵引、程序决策、体系统一、规范运作、管理严格为基本特征的规划—计划—预算—执行制度。
在产业能力协调上,提高国防科技工业产出高新武器装备的能力和对国民经济的带动力,同时提高国民经济产业群对国防科技工业的支撑力。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军工自主创新能力,就要逐步改变国家技术基础薄弱的状况。为此,我们党提出的科技长远发展目标是,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由现在的30%多提高到60%。这对于实施国防经济技术基础战略性改造,提升国家产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能力,意义重大。还应深化军工企业改革,打破军工行业垄断,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加快推进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竞争性采购、集中采购、一体化采购的形式,为武器装备自主发展、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军队能力建设上,着力提高军队核心能力与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使军队在国家战略利益拓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是促进我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生长点。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全局。只有显著提高核心军事能力,才能为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奠定强大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