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获奖证书可以表明这所学校开展创造力教育取得的累累硕果,而以下两个事例则可以说明这种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各个学科的融合。襄阳市有一个因诸葛亮而出名的景点:古隆中,二十五中的同学们把这个景点做成了一个模型,摆在了学校。他们组队前往景区实地考察,诵读《出师表》和《隆中对》,深入了解诸葛亮精神与三国文化;收集废纸做纸浆,接受环境教育;制作中按比例缩小景观需要精确的测量和计算,要应用数学知识;把“隆中”造得秀丽雅致,要求学生“胸中有丘壑”,还得有良好的美术功底;景点电路串联,要请物理知识来帮忙;制作完成后,吸引各个年级的同学参加“我是隆中小导游”的活动,进行双语讲解,还要请市科协的专家来介绍隆中特有的珍稀树种。高年级的同学们还开展了“诸葛亮的躬耕地是南阳还是襄阳”的学术争论。
2010年是襄阳汉江大桥建成通车40周年,这所学校科技创新小组的成员们开展了以“怎样才能承受更大的压力”为主题的纸桥设计大赛,他们考察了当地的两座名桥,查找桥梁的有关数据,绘制桥梁外观,计算桥上的单位时间车流量,忙得不亦乐乎。
当襄阳市二十五中有声有色地开展创造力教育时,距离它不远的襄城区实验小学也在想方设法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为学生们的成长服务。该校周围有众多古景点和古建筑,“历史故事、楹联、碑刻、书法、词赋俯拾皆是”,成为实验小学打造特色学校的资源。2005年,张德兰出任该校校长时,她问一些老师:如何评价实验小学?“如果只是说教学质量高,那我们只能算是一所普通小学。”她说,“我们要让孩子们走出去与别的学校的孩子不一样。”该校确定通过楹联特色教育,为孩子们打上“阳光、智慧、儒雅、大气”的人生底色。“学校不是要培养楹联家,而是要让孩子们从小浸润在智慧的传统文化中。”
学校试图将楹联教育与语文、数学、书法、绘画、体育、地理等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六年级的彭思扬同学说,这种学习很有趣,“有时在文章中用楹联,读起来更加引人入胜。”他说,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进行对联比赛,“看谁对得多,对得快,对得好”。他们自封为“古城文化小卫士”,还专门去周围的古街上,挑商店对联的毛病,很受店家们的欢迎。学校每周会出几道上联或下联,请师生们应对。上联:莲花花若雪, 五年级五班的刘映辰对的是:柳絮絮如烟;上联:香樟树下莘莘学子书声琅琅,六年级三班的朱其伟灵机一动,对出:城河岸边勃勃生机垂钓陶陶。
襄城区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是做楹联的高手,而昭明小学致力于培养学生们爱读书的习惯。王保明在2003年2月出任昭明小学校长时,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向全市征集校训。当他们将目光聚焦于学校附近的古迹“昭明台”时,意识到昭明太子这位酷爱读书的南朝梁代文学家,可以成为孩子们今天学习的榜样。打造书香校园,因此成为这所小学的追求之一。他希望孩子们漫步在学校的太子长廊里,佩戴着象征一定读书量的“太子章”,在散发着书香的校园里成长。为了给学生提供方便的读书条件,学校拆掉了5间阅览室,旧书淘汰,把适合阅读的书籍放进了各个教室,并发动家长和学生们捐书,使得每间教室拥有图书多达5000册以上,“每到一个年级,就换一间教室,孩子们面对的书也不一样”。
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假如我环游世界,最想带的是什么?一本书。”六年级的郑昭琦一家在上学期获得了学校授予的“书香家庭”称号,妈妈特意买了几本书以示庆贺,让一些同学很羡慕,表示要超过她们家。郑昭琦常在枕头下藏书,以便在睡觉前拿出来看看。她每周六的下午三点在新华书店参加英语培训,一般会提前两个小时去看书。“在书店里,或者走亲戚时,最爱读书的,肯定是昭明小学的学生。”校长王保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