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国际军事博弈:“刀尖上的艺术”如何挥洒
——关于国际博弈中军事手段运用的思考
刘 英
2013年03月15日09:02   来源:解放军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成事在谋,善用军事手段才能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军事手段,既包括武装冲突和战争行动,也包括军事部署、军事演习等。技术与文明的进步,赋予军事手段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灵活的选择。

用之有理,牢牢把握军事手段运用的政治主动。国际博弈中,军事手段运用必须注意把握法理依据,争取道义支持,确保战略上不被动、法理上不逾矩、行动上不软弱。一是充分利用法理。切实增强利用国际惯例、国际法服务军事手段运用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着眼国家利益拓展和军事行动需求,及时制定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为我开展军事斗争提供充足法理依据。二是坚持后发制人。后发制人不等于被动挨打。“后发”只是策略和手段,“制人”才是目的和关键。但鉴于后发制人战术上是被动的,必须从思想上、预案上、力量部署上做好应变准备,后而不弱,后而不亏,敌动我动,动中制敌。三是重视舆论引导。把舆论斗争贯穿军事手段运用全程,精心设计,整体行动;要注意舆论的双重性,坚持以我为主正确引导,把公布事实真相、表达民众呼声、宣示国家意志与保守军事机密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始终保持对舆论的有效控制。

用之有术,积极谋求军事手段运用的最佳效益。军事手段运用是“刀尖上的艺术”,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周密组织,才能趋利避害、实现利益最大化。一是注意与其他斗争手段紧密配合。利德尔·哈特说过:“如同外科医生的手术箱里有各种不同的工具一样,军事手段只是达成大战略的手段之一。”当今时代,国际博弈具有更强的综合性、体系性特征。我们既要首先打好政治仗、经济仗、外交仗,也要有多管齐下、多手并用的特殊选项,形成文攻武卫的“组合拳”。二是灵活运用具体行动样式。军事手段运用的方式方法极为丰富,“以正合,以奇胜”,关键在于把握针对性,坚持多样性,保持灵活性,注重联合性;做到用兵与用器结合,攻心与夺要结合,军力与民力结合,训练与实战结合,维权与维稳结合,临时部署与长期驻守结合,“让进来”与“打出去”结合。三是善于创造和把握最佳时机。国际博弈中,运用军事手段的意志是公开的,但具体行动运用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过早“亮剑”不仅“底牌”尽显,而且授人以柄。相反,木已成舟,改变既成事实将冒更大风险、付出更多代价。既要保持定力,更要保持机敏,盯住对手,待机而行,趁势而动,借力打力,使我维护主权的军事行动既合乎情理,又出其不意。

用之有度,努力减少军事手段运用的负面影响。攻心夺志,掌控战略主动,制敌而不制于敌,是军事斗争指导的最高境界。一是目标追求有度。筹划使用军事手段,首要的是根据政治需求合理确定目标的上限和底线。既要关注现实需要和可能条件,也要考虑尔后变化和长远影响,把握住上限,坚守住底线,经得住历史检验。二是力量使用有度。行动目标决定力量使用。恰当使用行动力量,能够产生多重效益。规模过大,可能使冲突升级,压缩回旋空间;规模过小,可能使冲突久拖不决,甚至造成失利,招致更大后患。信息化条件下,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力量使用必须因敌、因地、因时,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关系,充分发挥精兵利器优势,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谋取尽可能大的胜利。三是持续时间有度。军事行动中,时间既是朋友也是敌人。信息时代,军事行动时间长短关系着经济成本、生命代价和政治风险。如果不是力量特别悬殊,无论是先发一方还是后发一方,无不追求速战速决。由此决定,军事行动的预期目标一经达成或基本达成,即应断然收局。需要注意的是,如同行动开始必须严格保密、严密组织一样,结束作战行动更要严格保密、严密组织,不给敌以可乘之机。

(责编:赵晶、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