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假离婚是出于物质利益的考量,亵渎了婚姻的神圣,但背后仍然意味着社会的宽容。
●责任意识,对于家庭和社会秩序的重新构建,都是必不可少的。
●变革后平等的婚姻关系,如何真正长久下去,可能才是当代人需要深思的地方。
●主持人:本报记者 龚丹韵
●嘉宾:章友德(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教授)
解放观点:“国五条”房产政策出台后,某区民政局挂出了“楼市有风险,离婚需谨慎”的提示。近年来,为了拆迁款离婚、为了出国离婚、为了避税离婚等“假离婚”现象时有耳闻。不禁让人怀疑,婚姻制度究竟在现代人心中算什么。您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章友德:假离婚的增加,有一个必备的大条件:全社会对婚姻的态度、对离婚的态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毕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离婚甚至是不被允许的。其中宗教、文化、习俗、道德等,都对离婚进行了约束,离婚需要承担巨大的社会压力。即便进入近代以后,法律对离婚实行的也是过错原则。而到了今天,社会价值观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由于社会的包容性和多元性,婚姻自由的价值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所以,首先是现代社会给离婚提供了更加宽松便利的大环境。放在过去,即使知道离婚能够避税,大部分人也不敢用离婚来追求利益最大化。现在看起来假离婚是出于物质利益的考量,亵渎了婚姻的神圣,但其背后仍然意味着社会的宽容。
此外,就我了解的一些情况,有些人本就感情破裂想要离婚,只不过假借避税的名义罢了。退一步说,即使真的只为避税,婚姻也是私人领域的事情,每个理性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情况,不足为外人道,很难笼统说做错了什么。
解放观点:其实假离婚也不过是冰山一隅。全球的离婚率上升,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有人认为这与女性的经济独立和心理独立有关。难道说性别越平等、社保越周到、舆论越宽容、文明越进步,婚姻的牢固度反而会越低?
章友德:离婚率的上升,在西方也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经过二战以后,世界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在这以后出现的婴儿潮,享有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选择自由,整个社会的开放、自由愈演愈烈。在黑人运动、反越战运动、性解放运动等一系列思潮推动下,新一代人成长起来的价值独立,已经引发了全球革命。
社会学家吉登斯曾经在《亲密关系的演变》一书中特别指出,女性权利意识普遍觉醒。一个有意思的统计数字是,中国现在的离婚案件中,70%由女方提出,这在传统社会难以想象。除此之外,当社会保障基本解除了养老的顾虑后,意味着独居老人也能有不错的生活品质,发达国家大龄人群的离婚率确实也在上升,如北欧国家离婚率很高。在时代改变、价值多元后,更多人对婚姻有了自由的选择。
总之,看起来只是婚姻问题,但是每个时代婚姻制度的演变和价值观改变,都与背后一系列道德、宗教、文化、经济等基础秩序有关,可以说是整个社会嬗变在私人领域的浓缩。
解放观点:我们的情况也和全球化有关?
章友德: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两波离婚潮。第一波是上世纪50年代,《婚姻法》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法律,保障了妇女自由的权利,于是在1953年,足足有187万对夫妻离婚,传统的包办婚姻解体。以当时的人口基数来说,这也是非常惊人的数字。第二波发生在80年代,《婚姻法》进行了修订。原本法律上对离婚实行的是过错原则,有了过错条件,才能提出离婚。而新修订的婚姻法中,只要能证明情感破裂、调解无效,也可以离婚。这又掀起了一波离婚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