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 世界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兼副行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过去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过去在持续33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9%;我们也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成功地使6亿多人摆脱了贫困,成为一个人均收入达 6000美元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这确实是改革给我们带来的红利。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已有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但也积累了不少问题,比如说腐败的问题、收入分配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呢?我觉得相当大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改革还没有到位。从 1979年改革开始,我们走的是渐进的、双轨的改革路径,就当时的条件来看,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改革方式。一方面保留了一些必要的对市场的干预,给原来那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必需的保护补贴来维持稳定,同时放开乡镇企业、民营经济进入到一些新的产业领域,形成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实行双轨体制在改革开放初期为维持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特征的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必要的,但是,这些产业目改革前绝大多数都已经是我们的比较优势。我国现在大型设备不仅在国内有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也可以和德国的重工机器设备竞争。因此,继续维持原来的这种双轨过渡时候的保护补贴,今天已经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我们付出的代价就是产生收入分配不公以及腐败现象,这会造成社会上普遍的不满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时俱进。下一步改革的重要领域是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和资源。这些改革如果能够真正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我相信我们在未来十年、二十年,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如果能挖掘这个潜力,就能持续产生最大的改革红利,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应该是能够实现的。因为如果我们从现在到2020年,维持7.5%的增长,那么2020年的时候,城乡人均收入水平就能在 2010年的收入水平之上翻一番。2010年我们的人均收入是4800美元,翻一番是9600美元,加上人民币升值,应该可达12000美元的高收入门槛。到 2020年后,按照《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一书讨论的五大改革同时发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真正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