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同享中国梦 共筑中国梦
2013年05月21日11:22   来源:辽宁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用文化共识凝聚中国力量

□刘学军

近年来,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讲话后,“中国力量”正成为高频词。有了中国力量,才能托举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关键在于凝聚中国人。凝聚中国人则在于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使国人不分区域、民族、阶层,都能真正感到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作为主人创造并享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成果。这种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

理解中国力量必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

中国力量,就是中国社会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运动所产生的作用与反作用强度,其中经济因素是基础,政治和社会组织因素是保障,而内具同质文化价值指引的人的因素则是关键。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对中国人具有同质文化指引的最高价值,就是现代化。中国梦、中华民族复兴,只有与现代化连接起来审视才有意义。

何谓现代化?特别是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不是从发达国家大量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移植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政府工作形式就算是现代化了?一位研究现代化问题的专家说得好:现代的制度和方法本身不过是一些空的躯壳,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文化共识要在现代化进程中形成和检验

100多年前,我们秉持中体西用的理念在器物层面求强求富,结果却是作为其标志性辉煌成就之一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的隆隆炮火中灰飞烟灭。于是我们明白了制度的重要性,不断寻求制度的变革。结果又如何?戊戌维新搞君主立宪,热热闹闹却短命而亡;辛亥革命搞民主共和,轰轰烈烈却充满曲折。个中重要原因之一,即当时中国人绝大多数是面对维新的旁观者,是面对革命的麻木者,其心态仍是传统的子民意识而非公民意识,严重缺乏公民应有的责任心。于是我们又明白了文化的重要性,不断进行文化领域的反思、批判和建设。于是有了维新人士对旁观者的呵斥及对“新民”的呼唤,有了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的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子民性的鞭挞和对民主科学意识的向往,有了国民政府力倡多年的新生活运动,有了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民族科学大众民主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等等,以期使中国人从子民转变为那个时代中国现代化进程所需要的、具有革命精神和责任意识的新人。

面对当时的各种文化理念和实践,中国人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主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行新的民主政治;人民群众拥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政府属于人民,不得为少数人所把持,是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即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为了使落后的经济地位提高一步,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奋斗。

可见,这种政治文化集中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各革命和进步阶级的利益诉求,在这种文化理念指导下构建的政治制度,为这些利益诉求提供了最有效的保障。所以,新中国成立前夕,各革命和进步的阶级感受到了自己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联合政府中的地位,自然有了主人的责任意识。那一刻,中国力量真正凝聚起来了,形成了合力,摧枯拉朽般结束了一个旧政权,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用新的文化共识应对现代化的新挑战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现代化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从国内方面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出现新的变化,人民群众利益要求和愿望也日益多样化。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从国际方面看,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我们急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凝聚中国力量,有效应对上述问题和挑战。当下凝聚中国力量,关键在于形成一种让所有国人感受到自己是国家主人并具有责任感的政治文化,一种使国人真正成为当下中国现代化进程所需要的人的政治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这种政治文化的基本内涵,就是把人民民主视为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通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等具体途径,保证国家公共权力真正按照人民的意愿行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如果说中国力量可以用各族人民大团结来形象地表述,那么,唯有这样的政治文化,才能使各族人民感受到大家同属中华民族,同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从而在同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不分民族、地区、阶层地真正团结起来,真正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汇聚一股不可阻挡的强力,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形成新的文化共识需要作多方面努力

真正形成凝聚起中国力量的文化共识,绝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必须做很多艰苦的工作。在方向上,要进一步规范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决抑制各种分配不公现象,使经济发展的成果能够为各民族各阶层的中国人共同享用;必须进一步改革完善我们的政治体制,切实解决那种公共权力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政治腐败问题,让中国人实实在在地感到他们才是公共权力的所有者,感到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他们利益诉求的有力保障;必须积极吸收人类文化的有益成果,彻底批判基于农业文明基础上产生的子民意识,树立以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公民意识。

形成这样的政治文化,需要全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但是,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把中国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并兑现自己对中国人民的郑重承诺,赢得民心,真正成为中国力量聚集的领导核心,完成新的历史条件下凝聚中国力量的神圣使命,从而引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现代化事业走向新的辉煌。

(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作者/薛 飞

(责编:程宏毅、赵晶)

相关专题
· 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