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董志凯:以新型“四化”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2013年05月23日15:13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十八大报告与习近平的讲话最吸引人和最令百姓关注的核心理念是:党将人民的美好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其中人们谈得最多的是“收入倍增”、“建成小康”,这八个字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各国渴求经济发展的动力。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何方?又如何实现之?通过学习十八大文献,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经济发展最大动力来自人民的迫切需求,新型“四化”是目标也是动力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新型“四化”与多年来耳熟能详的1964年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既有联系更有发展:第一,新型工业化是在中国已经实现了中等程度的工业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内涵中既有国防与科技的现代化,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第二,农业现代化是在多种经营方式的条件下,将机械化、专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带动的规模经营(包括专业合作、公司加农户、股份制等)与家庭经营相结合,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第三,城镇化要逐步改变传统的增长导向型城镇化模式,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以民生改善为根本目的。第四,在新型“四化”中增加的信息化与城镇化起着最主要的带动作用,是近30年发展最快、也是今后20年带动作用最大的两化。第五,以往的四个现代化是以不同部门行业为提出角度的,具体体现为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国防,而新型“四化”强调的是良性互动、同步发展;注重协调与公正。

新型“四化”还反映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这种潜力来自实现新型“四化”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内需。包括多方面的巨大潜力:如对劳动力素质提高的巨大需求潜力;对基础设施完善以及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等为重点的公共性投资强烈需求的潜力;信息利用和传播方面快速普及与提高需求带来的潜力;城乡一体化发展普遍巨大需求带来的潜力。这些潜力的发挥将带动内需的增长,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新型“四化”立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新型“四化”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结构调整的立足点要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当代中国史研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