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坚守严防错案底线 侦监部门责无旁贷
充分依靠证据
逮捕作为最严厉的强制措施,一旦采取将会对人身权利造成限制和损害,因此批准和决定逮捕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根据修改后刑诉法规定,逮捕的重要条件之一仍然是“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其中证据证明是前提,即审查认定必须坚持证据证明原则,不能主观臆断和推测。实践中,办案人员的办案经验起着重要作用,但缺乏依据的经验与自信,往往会造成冤假错案的产生,应引以为戒。
值得提出的是,审查逮捕是侦查初始阶段为保证诉讼顺利进行而采取的强制措施,其阶段性决定了此时证据的完整性、系统性都相对缺乏,无法达到起诉阶段“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据标准。因此,对该阶段证据证明的要求是,证明犯罪行为的基本证据和关键证据必须到位,即应符合“两个基本”要求。
依法严格把关
侦查活动不严格依法进行往往是冤假错案发生的重要因素。作为负有监督职责的职能部门,侦监部门必须在审查逮捕过程中强化监督,把好案件质量第一关。正如朱孝清副检察长提出的“‘坚守’就是坚决守住自己把守的关口,不能自己不守而寄希望于后面的环节和程序去守”。侦监部门要牢固树立“把关”意识,严格执行刑诉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和《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既防止人为拔高标准,当捕不捕;也要坚持法定条件,对侦查机关取证不规范、不到位等行为坚决纠正。在审查过程中发现的任何有关违法取证的控告、举报以及线索,必须认真调查核实。经审查,凡能确定为非法证据的,要坚决予以排除;对存疑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并及时通报公诉部门;对瑕疵证据,要坚决要求侦查机关依法规范补正、补齐,决不能仅凭侦查机关的口头解释和书面说明,就简单认定,“带病”批捕。
强化内部衔接
坚守严防冤假错案底线,需要检察机关各部门之间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履行职责。浙江省检察院在认真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于今年4月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侦查监督与公诉工作衔接配合的若干意见》,建立了对立案监督、追捕、纠正违法、捕后要求继续取证等案件向公诉部门通报机制,完善了向自侦部门移送线索和配合查处机制,综合利用各自优势,推进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形成合力。其中重点对审查逮捕中发现的非法证据,要求侦监部门及时通报公诉部门,以有效防止“带病”起诉;对审查逮捕后发现的“问题案件”,要求侦监部门加强跟踪监督,及时了解逮捕之后的处理情况,并及时予以纠正、总结。
严守法律程序
程序公正是一种“看得见的正义”。完备的程序制度,能最大程度地预防冤假错案的发生。执法活动中,严守法律程序,不仅是对侦查机关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检察机关自身的要求。因此,侦监部门要“用比监督别人更严的要求来监督自己”,要严格按照《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执行提前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受案、审查案件、讯问犯罪嫌疑人、报请审查逮捕等各项程序规定,确保侦监各个环节均符合程序规范。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案件请示汇报制度,特别是对重大复杂敏感案件,要依规进行请示汇报并由集体研究讨论决定,切实增强案件质量管理的系统性、规范性。
(刘晓刚 作者为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