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第一节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况
主编 邹东涛
2013年08月13日14:11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三、警惕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俗话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和市场主体一样,政府举债也要面临有借有还的压力。如果地方政府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则会引发由不能偿债引起的政府信任危机和其他社会风险。2011年7月23日,贾康教授在第26次CMRC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上说,根据国际惯例,政府的债务余额应低于GDP总额的20%。可是国家审计署调查的10.7万亿的地方负债,则占了2010年GDP的27%,要是再加上整个公共部门占GDP约20%的名义负债,以及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占GDP约6%的金融债,中国现在公共部门整体负债率在50~55%这个区间。显然,由于地方政府债务在举债过程积累了诸多问题,巨大规模的地方政府债务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地方债务风险将一触即发。

首先,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不高,或有债务存在很大隐蔽性,隐性债务成“最大杀手”。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中,或有债务(即政府承担担保责任和可能承担救济责任的债务)占所有地方政府债务比重为37.38%,是一个不小的比重。由于或有负债发生的概率具有不确定性,其随机性大,可控性差,有些项目如贷款担保,当时也许没有转化为财政债务的可能性,但各种因素变化的结果就可能使之转化为政府的或有负债。同时在现行预算制度中,对政府或有负债既无统计考核指标,也不在预算中反映, 这极易使人们产生错觉, 不能对地方财政经济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透明和强制力的信息披露机制,很强的隐蔽性使得或有债务确切总量难以把握,不利于决策者进行政策制定。而且这部分政府债务游离于预算法律体系之外, 脱离财政监督, 因而其负面效应,亦即由此而造成的财政风险往往也是很大的。

其次,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会引发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流动性。2010年和2011年,如果能够保持每年7.5万亿元的新增贷款,商业银行就有足够的流动性为地方融资平台的负债展期,快速的经济增长也会继续缓解人们对坏账的担忧,未来两年内出现大规模不良贷款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近年来通货膨胀的风险则成了最大的不确定性诱因。高通胀会催生迅速果断的紧缩政策,这包括降低新增贷款的增长目标,从目前的7.5万亿元降至一个较低的水平,导致不良贷款的急剧积累。以2001年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比率为例,假设地方融资平台的不良贷款比率仅是2001年农村信用社的一半,若以2009年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地区结构作为这些不良贷款比率的权重,那么,地方融资平台的不良贷款比率将有可能达到20%左右。在最坏的情况下,这意味着不良贷款或高达2.4万亿元人民币。和银行的呆账坏账类似,不良贷款就像是一颗长在身上的毒瘤,如果不能早发现,早治疗,毒性将会蔓延到全身,最后毒发身亡。因此地方政府必须高度警惕不良贷款的增加。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