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按照强军目标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
完善培养措施,用足用好政策,努力实现人才建设效益最大化
坚持培养与使用并重,切实把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做扎实。一是综合运用各种培训资源。发挥院校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作用,军队院校要突出逐级任职培训,推开联战联训,做到战训一致;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干部,要严把专业、生源、实践锻炼等关口,提升军民融合育才的质量效益。部队训练基地、教导机构要发挥“随营军校”的作用,提高在职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还应加强全军网络远程教育建设和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发挥其对大规模培养干部、大幅度提高军事人才职业素养的特殊作用。部队要舍得把用得顺手、有发展潜力的干部选送去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鼓励年轻干部攻读研究生,提升学历层次,积蓄发展后劲;推荐后备干部赴军兵种交叉任职、赴艰苦地区代职,以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经受历练。组织重大军事活动,有意安排指挥军官、参谋人员、技术骨干等关键岗位人员跟训见习,实现完成一次大项任务培养一批人才。二是科学规范干部成长路径。从基层干部抓起,坚持未来战争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分类指导设计干部成长路线图,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干部在部队、机关、院校和军政指技岗位交流任职,以及跨军兵种交叉任职、代职,发挥岗位平台育人的实践历练作用。原则上,指挥人才在团职以前要完成军政、指技岗位互换锻炼和基层、机关交替任职,军职以上指挥员应逐步具备部队主官和联合指挥机关工作经历,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有院校、跨军兵种任代职和经过重大联合演习、急难险重任务考验的干部,通过扎实的阶梯式岗位历练和逐级院校培训,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三是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把每次干部调整使用作为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有利契机,对照各级人才建设规划目标要求,严把年度干部退休接替、转业交流、机关干部选调、基层干部稳定和专业技术干部评任五个关口,通过选准配强、压超补缺、科学调控、优化结构,提升干部队伍整体质量。
完善竞争机制,坚持优胜劣汰,切实增强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准确性、公信度
着眼形成人才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坚持把考评人才、选拔人才、用好人才高度统一起来,让干事者有舞台、成事者有发展。一是坚持大范围遴选干部。在普遍考核、准确掌握底数的基础上,打破单位界限,通盘衡量比较,力求把最优秀的干部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一般军以上干部在全军范围、师职干部在军区级范围、团职干部在军级范围择优任用,力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所、用当其时。二是公平公正选用干部。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是对人才的最大激励。各级选人用人,应广泛宣传有关政策规定,公开岗位空缺、选配要求、标准条件、党委选人用人原则等,坚持凭实绩、看德才、重公论,突出岗位需要选用人才,把党委集体把关、主官负主要领导责任、发挥政治机关职能作用与尊重群众认可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和公信度。三是合理使用各年龄段优秀干部。要强化注重实干、注重基层、注重官兵公认的导向,打破论资排辈和在年龄、任职时间上搞“一刀切”的做法,按照主官岗位历练稍长,副职岗位适当缩短的原则,让好苗子“小步快跑”,在各级班子中充实一定数量的优秀年轻干部,确保领导班子始终充满活力、后继有人。同时,要坚持“老中青”相结合,对年龄偏大但素质较好、实绩突出的干部也应合理使用,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力量为实现强军目标做贡献。
(作者单位:第27集团军政治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