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包俊洪: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3年08月27日11:2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二、科学发展观鲜明地提出“以人为本”,科学解决了现代化进程中“人”与“物”的关系问题,阐明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目的和动力。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发展生产力既要见“物”又要见“人”,既要发展物质生产力,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又要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建构,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和能力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物化成为人的存在的普遍现实,发展的目的与手段相互颠倒,工具主义使发展实践严重异化,导致了为发展而发展的逻辑谬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变成物与物的联系和赤裸裸的利害关系,狭隘的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盛行,成为现代精神生活的根本境遇。马克思经典作家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凝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来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让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成为改革的主人和参加者,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大特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才能够发展中国。如果走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1984年,邓小平在阐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思想时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整个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必须努力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使他们不断得到看得见的物质文化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细心体察群众愿望和利益要求的变化,使我们的政策措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群众利益,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更有力地体现群众的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以人为本,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建设新型的现代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之一。历史唯物主义把精神生活的自由看成是人类解放的事业。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代社会及精神生活的重建,不仅有赖于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更依赖于特定社会制度的创新与价值体系的建设。这一方面需要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的“资本的逻辑”及其从属的制度框架,另一方面也需要扬弃西方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价值体系。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的事业,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称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2年,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说:“我们要提倡精神文明,在这方面我们有自己的传统,要教育我们的后代有理想,有道德,讲礼貌,守纪律,要艰苦奋斗。我们国家的每个人包括娃娃都要有爱国主义精神,有民族自尊心,这与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密切相联的。”中国的发展决不仅仅是现代化的进程,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人的自由解放的进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精神生活的自由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主观精神活动,人的精神生活要通过社会历史性的实践活动不断确证和提升自身存在的意义,实现精神的升华,从而进一步解释、规定和引导现实物质生活。在谈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问题时邓小平指出:“人的因素重要,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伟大精神,如“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生动展现。面向未来,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继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晶、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