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全方位的发展进步之路。
党的十八大对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全面规划,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纲领和改革发展的战略策略。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规划,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全方位的发展进步之路。
2003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防治非碘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讲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的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此,他还强调指出:“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管理的任务和内容比过去要繁重复杂得多,对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提出了四位一体的总布局,他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四位一体的总布局贯彻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会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此后,在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又对加强社会建设予以明确强调。另外,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对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明确提出来。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表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要正确理解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善于运用统筹兼顾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增强发展的协调性,解决好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协调发展就是社会发展系统的各个方面相互适应、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向着符合主体价值目标的方向进展的过程和状态。增进发展的协调性,要善于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各方面的发展要求,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各个环节统筹好、协调好,使之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实现良性互动。十八大报告围绕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我们要按照这个总布局、总部署,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抓好第一要务。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这些年发展的实践表明,在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各种严峻挑战面前,中国经济能够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经济实力能够有如此快速的增长,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它实际上是我们的改革和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以及依据创新理论所制定的缜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全面落实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全方位的发展进步之路,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有坚实的实践依据。
相关专题 |
·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