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姜泓冰
小步快走,探索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之道
在“2.0版规划”中,教授、学生和学校各个群体都有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满足感,靠的是动了权力奶酪的学校决策体制改革。
“中国大学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管大事、抓长远,校长独立自主负责日常行政决策。只有充分发挥学术组织、群众组织、各党派的作用,构建好决策体系,才能让学校治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校党委书记朱之文这样说。
民主办学,在复旦决非空话。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这在国内大学属于“标配”,从2010年至今,复旦先后对其实施重组、改造、完善:将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事务归并一处;2011年成立负责制定全校教学改革方案的新教学指导委员会,全由对教学有热情的教师们组成。杨玉良曾向媒体透露说,复旦大学校领导和部处负责人都会退出学术委员会。
事关学术治理、教学改革的诸多繁杂事务,以教授为主导的学术组织唱主角、提建议、出方案,校长做决策,职能部门管落实。“我们是教指委的‘秘书’。”教务处副处长王颖说。
复旦还新设了发展与规划委员会、预决算委员会,让教授、专家们参与决策论证,拥有监督权力。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苟燕南,当年主动报名加入。有研究政府绩效的专业知识背景,为学校办学经费、资源分配决策做咨询,审核资金用项,便得心应手,如今,他已成了复旦新任财务处处长。
“复旦再造决策流程。大家都发挥作用,管理才能做到民主、有序、科学。”朱之文说。
让人有些意外的是,作为复旦承接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课题“推进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一部分,较早启动制定、曾被媒体寄予厚望的复旦大学章程,在国内多家高校章程方案亮相后,仍无动静。
“写出文本容易。我们要在过程中把复旦的方向目标、管理规范想清楚,理顺大学内部管理体系,切实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大学章程制定工作小组成员、校办主任刘承功说。
改革在前,总结在后。复旦不仅为此调研国内外大学,发动全校师生讨论,还翻查“制度家底”,找出多年积存的各种校内管理规章1000多件,作为下一步提高行政效率、下移管理重心的改革依据。
在朱之文为即将举行的复旦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准备的报告上,“改革”被单列成章,这在复旦历史上,是破天荒第一次,复旦的改革脚步日益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