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中韩两国作为“永远都搬不走的邻居”,惟一选择就是寻找交好之道,避免进入“文化自恋”和“文化自大”的误区
推动共有文化传统的理解传承
面对全球化时代的各自境遇,共有文化传统为中韩社会文化提供了基本背景。重新检视本地文化传统与变迁中的文化关联,有益于理性应对社会、经济乃至政治变革的影响。特别是面对西方文化全球扩散的冲击,中韩需要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让传统资源在当代生活中得到健康的继承。
中韩文化虽不同时期有所差别,但与世界其他文化区域相较,彼此的文化关联更为密切,两国作为“永远都搬不走的邻居”,惟一选择就是寻找交好之道,避免进入“文化自恋”和“文化自大”的误区。近一时期,由于历史问题、贸易摩擦和制度差异等原因,中韩间的“排他性民族主义”有了新动向,与前些年的“韩流汹涌”、“汉风劲吹”形成鲜明对比,这不仅是影响两国关系和国际合作的主要障碍,亦是引发其他冲突的主要因素。两国的“排他性民族主义”均有深刻的历史动因、社会文化渊源和现实基础,亦有相当程度的、偏狭的、错误的定势和偏见。中国民间对韩国的负面认知主要源于端午节“申遗”及历史观等问题,韩国对中国的负面评价则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暴发户”式民族主义表现、“文化自大”情结等方面。
无疑,“排他性民族主义”一旦蔓延到政府层面,就会影响中韩友好关系的发展。对两国而言,都需要继续弘扬文化传统的积极要素,理性面对自身不足,对彼此的民族、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深入了解,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处理彼此关系,制定相应的对策,共同营建一个和谐的交流氛围。
推动东亚文化共同体建设
鉴于东北亚区域现存的诸多问题、不确定的地缘政治军事格局,中韩人文交流的深入开展尤显紧要,应致力于把有益于当代东北亚“文化共同体”建设的文化传统要素整合起来,逐步构建一种面向未来的“文化共同体”,加强区域性文化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中韩也应共同担任主要角色,为推动本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提供精神和文化的支撑,缩短这一地区国家之间的“心灵距离”。
这里的“东北亚文化共同体”,是一种基于共有传统和共同利益的文化对话合作平台,作为一个潜在的力量源泉,可影响制度并灌输政策选择的共同价值观,同时成为指导共同体内部文化关系的最基本的准则,推动地区各国从共同利益的角度建设性地去展开思考和行动,促成国家间关系的稳定化和长期化。为达致这一远景,中韩两国应共同承担光大东北亚文化的主要责任,培育和建立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平等、合作、互利、互助的文化关系。
这项任务无疑是繁巨的,两国应形成合力,以本地文化传统的现代化和“理性化”重构为途径来提升文化共性,强化共有的文化认同,在文化相关领域创立实施有益于超越以短期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共同战略,促进东北亚内部多方面的对话及国际合作,培育彼此间的共识与切实合作的基础。可以确信的是,东北亚国家内部开展对话与合作的话题相当丰富,特别是中韩两国内部并不缺乏走向这一目标的民众基础。共有传统意识和共同文化命运观念的培育,是构建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关键因素,发挥文化在东亚地缘政治中的“枢纽”地位和平衡作用,则是东北亚合作与和平稳定的基础条件。为实现和延伸东北亚地区更为广泛、深入的合作,必须创造和培育一种超越各种隔阂的文化同源意识。在克服目前因内部因素所造成的互信缺失以及外部因素所造成的合作障碍的基础上,要有渐进和阶段性发展的准备,通过寻找切实的合作切入点、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定期沟通,拓展两国间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相关专题 |
· 《人民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