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中全会前瞻: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政治实验”
马克思主义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列为经典观点。而今,世界最大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将以新一轮改革探索实践对其再诠释证明。
中国共产党将于11月9日至12日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改革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将是空前的。
许多国内外观察人士预料,此次三中全会将因标示中国改革历史新起点而被载入史册,它不仅决定未来10年中国发展前景,亦将影响21世纪中国的姿态轨迹和世界秩序格局。
一年前召开的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实现现代化,并进而在本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之门,它使中国成功实现历史大转折,摆脱濒于崩溃的危局,奇迹性地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以解放思想、拨乱反正为代表的政治体制改革则是其起步始端并作为先导,之后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总进程中被不断循序渐进推进,例如,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改行任期制并明确年龄限制,等等。
长期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和成效一直被许多外国观察家所忽视或低估。引人注目的是,关于政治体制改革,中共十七大报告鲜明地使用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的措辞表述;中共十八大报告则辟出专章予以部署。
35年后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立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起点,它力图实现又一个新的历史性转折——成功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如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创造“中国发展奇迹的第二季”,而在此历史演进过程中,政治体制改革不可或缺、亦需不断伴随深化。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原主任严书翰说,既然此次全会要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那么作为中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体制改革肯定也会被重点研究讨论并做出相应规划部署,以使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与公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这涉及马克思主义原理关于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论断。新一轮改革若想取得历史性的成功,中国的政治体制就必须与中国的经济体制进行动态调适,而这需要不断主动地协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他说。
已故“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于1986年就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做出精辟论述:“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当前,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由于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叠加,新一轮改革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之繁重艰巨程度空前,面临的严峻形势也是前所未有的。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戴焰军说:“在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和总体方案中,中国新一轮改革必须比以往更加注重体现包括政治体制在内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在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大约一年时间里,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在中国政坛吹起一股股新风——实施“八项规定”,扫除党内“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强力惩治腐败行为,等等。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说:“这些都属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范畴,其已取得的进展和成效令人印象深刻。可以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已经就政治体制改革所必须具有的信心、决心和勇气、智慧发出了清晰的信号。”
上述受访分析人士预料,在政治体制改革领域,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会对执行力建设、权力制约监督、民主法治进步、简政放权减少干预、打破利益固化藩篱、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拓宽民众利益诉求渠道等诸多方面作出重要部署。
治国理政:
【特别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梳理
新华社评论员:深刻把握治国理政的根本遵循
韩庆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基本思路的哲学梳理
李忠杰:从深层次上把握治国理政的大思路
钟声:选贤任能是治国理政之要
辛鸣:十八大报告对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
十八届三中全会前瞻:
国企改革 既需魄力也需正确方向
户籍改革 “三步走”逐步打破城乡二元制
金融改革 开启中国改革“重头戏”
财税改革 或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突破口
简政放权 让政府市场“两只手”各就其位
APEC会议从头到尾响起“中国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