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第五章 中国将如何打造经济升级版?

2013年11月14日15:3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六是公有与私有的关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从姓“社”还是姓“资”,到姓“公”还是姓“私”,所有制问题曾经是改革开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困扰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此,中共十八大报告的回答是,既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也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但在现实中这两者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是不是存在人们议论的“国进民退”现象呢?这里有三句话要强调:第一,两者的政治地位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处于主导地位是自然的。但主导并不等于所占比例高。事实上,从2003年到2011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占全国企业的比重,户数由17.47%下降到5.24%,资产由55.99%下降到41.68%,主营业务收入由40.53%下降到27.19%。第二,两者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歧视的问题。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第三,中国既不需要传统的“国进民退”,也不需要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国退民进”,而是需要优化经济结构和遵循市场规则基础上的“国民共进”。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也要为私有经济的发展创造好环境和条件,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厚此薄彼。

七是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城乡二元结构,这种结构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也产生不少问题。最主要的是,进城的农民工由于身份、待遇等问题融入不了所在的城市,游离在城市的边缘。而输出农民工的农村则因缺乏劳动力和土地分散发展不起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道路。一方面,进一步推进“人的城镇化”,重点是“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让农村的发展水平与城镇同步。为此,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等重大措施,一个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格局可望在不远的将来形成。

八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中国在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事实表明,要发展经济,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能统得过多、管得过死,干预过度。但也不能放任自流,过分迷信市场的功效。政府宏观调控和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结构优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同时,积极完善和规范市场准入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但是,如果政府管理和调控的范围和力度超过了弥补“市场失灵”、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合理需要,或干预的方向不对路、形式选择失当,其结果非但不能纠正市场失灵,反而会抑制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具效率和活力的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手段,但也存在着自发性事后调节、催生过度垄断、排斥公共利益、引发两极分化等固有的功能缺陷,而且仅靠自身力量难以克服。因此,完全摒弃政府管理和调控的市场经济会使其缺陷大于优势,导致“市场失灵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键是寻求政府行为和市场功能的最佳结合点,使政府行为在调节经济、弥补市场功能失灵的同时,避免和克服自身的缺位、越位、错位。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