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激情的巨斧向历史的大山猛烈劈去,一定会迸射道道异常绚丽的火光。伟人毛泽东的文化观就是这样一把巨斧,它所闪耀的光芒,便是这个民族近现代的时代光芒,便是一个立志改变中华民族落后现实的不懈追求者的光荣梦想。
(一)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自古文人墨客多有旷世之作。这首《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充盈着指点江山的抱负与情怀。
从一名爱国青年,到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一生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成就了由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人生追求,实现了为民族复兴与人民翻身解放而奋斗终生的伟大梦想,并且使得毛泽东思想中的文化艺术光芒焕发异彩。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就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从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开始,他的内心就期待时代浪潮急风暴雨式的战斗洗礼。这份激情沉积,化为影响他大半生的革命文化思想和革命文化性格。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出版。当时还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就读的毛泽东在老师杨昌济的推荐下读到此刊,立即被这本宣传新思想、提倡新文化的杂志深深吸引,也由此促使他探索振兴中国之路。1918年,毛泽东与蔡和森、萧子升等人在湖南发起成立新民学会,这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团体,毛泽东开始由革命文化梦想向革命文化实践迈进。
“五四运动”爆发,毛泽东立即响应北京学生的行动,带头组织成立了《湘江评论》周刊,擎起文化这个战斗武器,投身于社会变革的滚滚洪流之中——
“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
“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
《湘江评论》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毛泽东也是凭借这本四开四版的小报刊的平台,鲜明地张扬起自己的革命文化主张,陆续发表了《民众的大联合》等一系列文章,很快成为一名宣传反帝反封建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斗士和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