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专家解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

胡敏:“一号文件”明确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33个重点

2014年01月20日08:2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二是着眼于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从制约“三农”发展的诸多体制性难题入手,以“啃硬骨头”、“打攻坚战”的改革决心来最大程度地激发农村生产力,增强农业增产、农民富裕、农村繁荣新的活力。文件提出的33条农村改革的重点环节或者说是重点任务,既是建设性的,也是改革性的,将“破”和“立”紧紧融合在了一起,总起来说,就是破解旧的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建立完善新的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最大潜力和活力的体制机制。文件抓住粮食自给生产和支持保护制度、释放土地潜能、根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病根,构筑新型城乡工农关系,特别是始终尊重农民意愿和诉求,作为农村改革的突破环节和立足点与出发点。文件将“粮食、土地、资本、农民”几个基本生产要素放在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层面综合考量,各项制度的设计和安排都要体现城乡的一体化发展,注重城乡的统筹联动,要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从而让农民能够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只有广大农民作为农村生产力中这个最活跃的因素其生产积极性得到最大发挥,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得到应有的粮食种植和技术创新补贴,真正分享作为土地使用者应有的级差权益,才能自觉参与到农业经营体制革新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中,才能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担负起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尽的职责,才能在新型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中既保持乡村故园的自然风貌,又能在民主治理中焕发农民主体的觉醒。

三是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总的目标,坚决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村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文件提出,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也是基于我国国情农情、有顺应时代要求的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正如文件所说的“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中国的现代化基础应该是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现代农业包括农业生产体系、农业市场(经营供销)体系、农业经营方式、农业技术体系、农产品保障体系乃至于农村治理体系和农民自我管理意识的现代化,它们共同构成农业现代化的系统工程,一定意义上说,其核心也是发挥好市场和政府在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从国际经验和中国的现实来说,农业始终是弱质产业,从中国农业的现状来看,需要坚决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才能破除体制机制性弊端,充分调动农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次一号文件比较系统全面地提出了要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着力加强促进农产品公平交易和提高流通效率的制度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监督考核和激励约束,建设以农业物联网和精准装备为重点的农业全程信息化和机械化技术体系,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等等。以及在土地制度改革、扶持新型农业主体、完善城乡一体化机制等诸方面,都强调了市场规则和竞争机制,与此同时,政府必须在财政补贴、金融创新支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方面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地保护和支持“三农”发展,弥补农业发展的市场失灵。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胡敏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