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在世界舞台上把中华文化讲清楚

——尼山论坛组委会座谈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

2014年01月27日08:35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在世界舞台上把中华文化讲清楚——尼山论坛组委会座谈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

探求不同信仰下的人类共同伦理

不同文明与信仰的开放交流与和平互动是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中国道教学会副会长张继禹对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蒋坚永认为,兼收并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儒释道兼容并包、和谐共融的文化品性,特别是与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多元宗教和文化的包容共处,使得我国的宗教与社会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以及宗教内不同教派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滋养、和谐共生、共进共荣,谱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独特而绚丽的篇章。

当今世界国际格局正处在深刻变化之中,不确定因素大量存在,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在人口大变动、文化大交流中,宗教文化多元趋势加快,各种不同宗教之间的碰撞与交流日益频繁。以宗教为背景,有宗教因素参与其中的矛盾和纷争不断,宗教集团主义活动猖獗,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儒释道文化中“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的包容开放精神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光耀古今、启迪未来,足以为时代之鉴、世界之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正在积极筹备的第三届尼山论坛确定主题为——不同信仰下的人类共同伦理,应该说是契机切理。国家宗教局将认真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新的努力。

学诚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演进的过程当中,一方面在与外来的文化相互碰撞,不断吸收它的精华,进行过多次创造性的转化升华;另一方面,也为外来文化本身的发展,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中国本土的儒道二家,以其对世人社会和人类的洞察,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所特有的机制。佛教和平地传入中国,并成功地融入中华文化,与儒道一起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就是最好的例证。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当前中国的社会道德建设是急需加强的,人们被骗偷不断,花样翻新,黄赌毒、假冒伪劣在一定程度上泛滥,致人伤残的恶性案件也时有报道。更令人忧心忡忡的是,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互不信赖,“各扫门前雪”的心态有着蔓延扩大之势。所以我们应该以开放坦诚的态度,来探究这些乱象背后的根源,同时深入研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扬长避短,使中华传统文化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发挥它应有的价值与作用。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就在于重视信仰和伦理,使个体可以从中找到对人间的终极关怀,通过对个体的反省和对传统文化的体认,践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会变成自然而然的追求。信仰是人的性格当中一种稳定的力量,有信仰的人,会从内心自发地规划约束自己。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必须有法制的健全,更需要信仰伦理的支撑。

张继禹认为,习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不言而喻,这其中也包括如何发挥道教的作用。道教以尊道贵德为宗旨,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意义。其中,诚信忠孝既是儒道两家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我们道教学仙、修道的基本。秉承诚信忠孝的原则,不仅有利于社会仁人道德建设,而且有助于自身的性命修持。要实现诚信忠孝,从道教来说就是要少私寡欲。《道德经》告诉我们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这里的“知足”实际上是对人的适度欲望的肯定,而“不知足”则表示对无限膨胀欲望的否定。道教少私寡欲的原则恰到好处地把握了和谐发展的平衡,应该说可以为当代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借鉴。

大学是推动中国文化融入世界的生力军

青年人才的培养直接关乎着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未来,山东大学校长张荣、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杨慧林就高校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张荣认为,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的主旋律。中国可以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也可以成为一个科技强国,但最根本的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对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标志着儒学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正在不断彰显,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更加紧密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关联起来,并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大学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之外的第四大功能,它不仅决定着大学的水平与质量,也决定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在儒学与传统文化研究方面,山东大学具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和独特的地缘优势。作为孔孟故里,山东是儒学与中华主流文化的发源地,地处齐鲁大地的山东大学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源头。第三届尼山论坛将在山东大学举办,对我们来说,这是打造传统文化研究学术高地,建成国际一流儒学重镇的一个有利时机。我们期待尼山论坛能够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构建世界文化新秩序方面,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期待通过尼山论坛这一窗口向世界传播更强有力的中国声音。

董奇校长认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改革发展的工作中。第一,高等院校应加大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投入力度,推动协同创新,要创造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中华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广博,涉及文史哲等多个学科,这些学科正是北京师范大学颇具影响力的传统学科。北师大将加强这些学科间的交流融合,打造学校的文化软实力。第二,高等院校要旗帜鲜明地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教育资源,完善大学思想道德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不仅对大学生心灵的培育至关重要,中华文化素养本身也是青年学生适应社会和自我成才的重要能力。我们会进一步发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科优势,探索以传统文化完善大学生人格和能力的道路。第三,高等院校要创新教育模式,探索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的中国特色人才培养路径。北师大通过英才选拔、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个性化发展、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国际视野拓展和国际竞争力培养等一系列计划来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中国特色,我们要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传承,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唯有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我们才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的要求,提升中国的话语权。

杨慧林说,看到党的总书记用这么大的篇幅来谈传统文化,我想到这样一句名言——“以一身任天下之重,即以一身冠天下之学”,就是你要承担大任,就要用天下之学来修养自己。自古以来,择贤而传国。为什么呢?因为传国即传道也。党的最高领导人这么关注这个话题,这本身其实对山东、对人文学术领域、对尼山论坛,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很重要的契机,后面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做事。我注意到,习总书记讲传统文化非常强调“扬弃”。研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扬弃”非常重要,而且是很值得关注的。这些年来,我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确实有这样的问题,“扬弃“问题可能被重视得不够。所谓不能全盘接受,必须扬弃,一方面是对明显不符合当今时代的内容要加以扬弃,另一个从更积极的意义上讲,要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创造性的转化。创造性的转化,就是赋予新的含义。我觉得总书记强调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在谈传统文化的时候,真正有活力的传统文化,一个传统应该是可以被现代化的传统,有史以来都是如此。真正有活力的中国文化,应该是可以融入世界,可以被世界化的,而不能只是谈到传统文化就是后退,就是防御,就是一种拒绝,这个姿态是不行的。所以习总书记的讲话对尼山世界文明对话论坛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