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
3.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论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是2005年7月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总结浙江文化大省建设实践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浙江省委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1999年在全国较早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制定建设文化大省纲要,取得了明显成效。习近平同志深谙浙江文化特点,深明文化发展规律。他说: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文化的力量是民族生存和强大的根本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深层原因,就在于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与当今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就在于我们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就在于全省人民大力发扬“浙江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今后一个时期浙江能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文化力量的深刻认识、对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自觉和对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工作力度。为此,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巩固党执政的文化基础;就是要着眼于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增强浙江的文化软实力;就是要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大力实施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护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等“八项工程”,加快建设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四个强省”。他还深入挖掘浙江人民推进改革发展中体现出来的创新品格和创业精神,对浙江精神进行新概括新提炼,强调要在坚持和发展“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精神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精神,使之成为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持用先进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增强浙江的文化软实力,努力开拓浙江文化发展新境界。
4.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努力建设法治浙江的重要论述,把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到实处。努力建设法治浙江,是2006年4月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进浙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建设法治中国在省域层面的实践探索。习近平同志对法治浙江建设思考和酝酿较早。他认为,浙江正处在经济发展的腾飞期、增长方式的转变期、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开放水平的提升期、社会结构的转型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在推进法治建设、提高治理能力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列的客观需要,并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2004年10月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以后习近平同志又指示省委政研室开展法治浙江研究工作。2005年,省委将建设法治浙江作为年度重点调研课题,由习近平同志主持调研工作,还专门成立了建设法治浙江工作筹备小组。2006年3月,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在推进法治浙江建设中,要认真贯彻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更好地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旗帜鲜明地反对那种假借民主、假借法治来否定党的领导的错误倾向。民主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没有法治的民主,是无政府的民主,就是“文化大革命”式的“大民主”。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决不能盲目照搬别国民主发展模式。他还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其核心就是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宪法和法律贯彻实施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履行立法和监督职能,切实保证宪法和法律在全省的贯彻实施;进一步推动各级政府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履行职责,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支持政协积极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把民主协商纳入党委和政府的决策过程,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各级司法机关坚持执法为民、公正司法,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这些重要论述,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思想脉络上是前后相续、融会贯通的。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入推进法治浙江建设,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发挥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5.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创建生态省的重要论述,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示范、作出贡献。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大力倡导并着力推进的重大决策部署。
早在2002年12月,习近平同志就在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浙江”为目标,以建设生态省为主要载体,努力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03年1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复浙江为继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之后的全国第5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后,习近平同志系统研究和阐述浙江建设生态省的重大意义、良好条件、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省建设,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努力把浙江率先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山川秀美、社会文明的生态省。省委、省政府据此制定《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具体部署实施生态工业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与新农村环境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万里清水河道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城镇建设、下山脱贫与帮扶致富、碧海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科教支持与管理决策等“十大重点工程”,开展“811”环境治理行动,明确努力建设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口生态体系、科学高效的能力支持保障体系等“五大体系”的目标,并将生态省建设任务纳入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工作目标责任制,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一类目标”完成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制”。2005年上半年,浙江连续发生东阳画水、京新药业、宁波北仑、长兴煤山等多起因环保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习近平同志及时主持召开省委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同时举一反三,借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力遏制了浙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态势。他在全国第一个生态县湖州市安吉县调研时还深刻提出了“两座山”的三境界:第一境界是人们在发展之初,一切为发展让路,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第二境界是人们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感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开始认识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第三境界是科学发展的实践启示人们,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同志还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经济增长是政绩,保护环境也是政绩。不重视生态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视生态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不重视生态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不重视生态的公民是不具备现代文明意识的公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早抓事半功倍,晚抓事倍功半,越晚越被动。这些年来,浙江在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名列全国省区市前茅,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实践依据。我们要更加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眼于新的形势和任务,顺势而为地谋划和推进美丽浙江建设,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建设美丽浙江的实践成果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实践示范、作出积极贡献。
6.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切实提高从严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同年10月,省委召开十一届七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紧密结合浙江实际,作出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意见》,确定了浙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部署。在会上,习近平同志代表省委提出了“巩固八个方面的基础,增强八个方面的本领”的具体要求:一是致力于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加强理论武装和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断增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的本领;二是致力于巩固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全面推进经济强省建设,不断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领;三是致力于巩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不断增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领;四是致力于巩固党执政的文化基础,全面推进文化大省建设,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领;五是致力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全面推进平安浙江建设,不断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六是致力于巩固党执政的体制基础,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不断增强地方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本领;七是致力于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和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干事业的本领;八是致力于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本领。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加强党的建设的关键和重点,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浙江现在仍然按照这个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不断巩固八个方面的基础,努力增强八个方面的本领,着力提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7.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注重基层实践的重要论述,不断推进浙江创新发展。注重基层的探索创新,总结一线的实践经验,是贯穿这两部专著的一条重要脉络。无论是对“八八战略”的总体谋划、还是对各地特色优势的调研分析,无论是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还是对社会进步的具体部署,无论是对党的建设的总体把握、还是对基层工作的悉心指导,都体现出习近平同志特别注重基层实践、深化改革创新、善于总结经验的政治敏锐、领导风格和务实作风。比如,《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一书专门编有“‘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是龙头工程、基础工程、生态工程、民心工程”一节,《之江新语》一书中也有“以发展强村、靠建设美村、抓反哺富村、促改革活村、讲文明兴村、建法治安村、强班子带村”专述。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在此基础上深入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就是根据当年习近平同志深入基层调研后提出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要求,在全省持续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浙江推进创新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这一工程实施十余年来,有力促进了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全省建成了一大批全面小康示范村和文明和谐的农村新社区。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这些要求,他当年在浙江推动这项工作时都曾反复强调。又如,在这两部专著中,都有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论述。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学习推广新时期“枫桥经验”作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总抓手,抓基层、打基础,建机制、架网络,明责任、强保障,使“枫桥经验”在全省城乡基层单位全面推开,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2003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政治意识,充分珍惜“枫桥经验”,大力推广“枫桥经验”,不断创新“枫桥经验”,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这些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这一要求,着力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建设“平安浙江”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局工作之中,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治本抓源、德法兼治,重心下移、夯实基础,及时有效地化解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矛盾,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再如,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一新生事物的诞生和推广,也是习近平同志深入基层调研后发现、总结和倡导推广的。2004年6月,金华市武义县率先开展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试点工作,在该县后陈村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村级民主监督组织,由群众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村务监督特别是村级财务监督,使各种问题和矛盾有了内部化解的机制。随后,全省各地对村级民主监督的组织形式进行探索和创新,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村级民主监督机构。习近平同志了解这一情况后,于2005年6月专程到后陈村实地考察调研,详细了解村务公开情况和村务监督流程,与基层乡村干部进行座谈。他强调,“这是很有意义的探索,要总结经验,继续深化,不断完善,把它作为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一个课题、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好”。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推动下,这项工作很快在全省推开和规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0年,“村应当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机构”,被写入修改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还如,《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一书中所提及的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是当年习近平同志的基层联系点。这一联系点地处浙西偏僻欠发达山区,距离杭州市区210公里,那几年习近平同志先后去了7次,进村入户,察看村容村貌,考察农业生产基地,走访慰问困难群众,与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群众座谈,共商新农村建设大计。特别是他还以自己当年在陕西农村插队时积累的经验,手把手地指导该村开展沼气工程建设,推进垃圾集中处理和改厕、建路、筑堤等具体工作。村民们非常感念习近平同志,专门把习近平同志给该村村民的回信镌刻在村口的“思源亭”上。还有这些年来形成浙江特色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开展“山海协作”工程、帮助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举措,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体系建设,针对浙江自然灾害频发而设立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村住房保险工作,发端于台州温岭市并在全省全面推广的 “民主恳谈”类城乡基层民主建设形式,坚持以人为本、按照“防、避、抢”相结合工作方针、以“不死人、少伤人”为目标的抗台救灾工作制度,以及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等,都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总结基层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而倡导推行的。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及时总结来自基层的有益探索和典型经验,不断推进浙江的改革创新实践。
在这两部专著中,还收录了习近平同志关于关心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在任省委书记、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管武装工作的新办法,建立健全了双向兼职、党管武装工作述职、党委议军、任前谈话、办公例会、学习培训、军事日活动等多项制度。习近平同志强调:军魂的本质就是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军队必须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军队必须以作战训练工作为中心,努力在苦练军事技能、确保能打胜仗上下功夫。要把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战斗力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促进经济实力向国防实力转化,努力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相得益彰。这与党的十八大以后他提出新形势下强军目标在逻辑上是一贯的,在内涵上是一致的,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党的十六大以来,几届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文化大省、生态省等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浙江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发展的科学性明显提高。2001—2013年,全省生产总值连上1万亿、2万亿、3万亿元三个大台阶,从6898亿元提高到3.76万亿元,年均增长11.5%;人均生产总值从14664元提高到68462元;三次产业结构从9.6∶51.8∶38.6调整为4.8∶49.1∶46.1。2012年,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评测,浙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水平居省区第2位。根据中国科学院自2009年以来连续5年发布的《中国科学发展报告》,浙江科学发展总水平均居全国各省区市前5位,2013年的报告还显示浙江GDP质量指数居全国第2位。根据《中国经济周刊》发布的《各省(市、区)GDP含金量排名情况》,2013年浙江GDP含金量居全国第4位。二是城乡的统筹度明显提高。2013年,全省城市化率达到64.0%,比2001年提高13.1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下降为2.35∶1,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三是区域的协调性明显提高。近年来,全省欠发达地区发展普遍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区域差距逐步缩小。2008—2013年,衢州、丽水、舟山三市生产总值年均均增长11.1%,增幅比全省高1.7个百分点。四是社会的和谐度明显提高。2013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1.7%,比2001年提高36.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60.8平方米,分别比2001年增加18.5和13平方米;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272.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90.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44.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826.1万人,均比2001年有大幅度增长;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水平超过2300元,居全国省区前列;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5.93%,连续多年保持在较高水平。五是百姓的幸福感明显提高。201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5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106元,分别连续13年和29年居各省区首位;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