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
●全面把握《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和《之江新语》两部专著的丰富内涵,更加深刻地理解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思想体系
●全面把握《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和《之江新语》两部专著所蕴涵的立场观点方法,更加深切地感受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独特魅力和领导风格
●全面把握《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和《之江新语》两部专著的精神实质,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等重大决策部署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和《之江新语》两部专著,生动记录了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围绕贯彻中央精神,带领省委“一班人”领导全省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奋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进程,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在省域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相继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整体。我们要全面把握这两部专著的丰富内涵,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倍加珍惜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留下的宝贵经验,强化推进浙江改革发展的历史责任,坚定不移地续写“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努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
一、全面把握《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和《之江新语》两部专著的丰富内涵,更加深刻地理解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思想体系
这两部专著,全面反映了习近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浙江任职期间思考和处理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工作的心得体会,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带领省委“一班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
1.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重要论述,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八八战略”是省委贯彻中央精神的产物。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八八战略”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八八战略”是深入调查研究的结果。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用大量时间深入市县和省直部门调查研究。他强调,调查研究要在内外结合上力求跑遍、跑深、跑透,“八八战略”就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基础上形成的。“八八战略”是对浙江基本省情的全面把握。其核心要义,就是立足浙江实际,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强化现有优势,发掘潜在优势,努力创造条件把原有的劣势转化为新的优势。2003年1月,时任省委书记、代省长习近平同志在省“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对培育浙江发展新优势作了阐述。2003年2月,在主持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时,习近平同志进一步阐述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并从七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深化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认识,“八八战略”由此初现端倪。2003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全省深化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电视电话会议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方面举措”的“八八战略”。这一重要思想发表后,得到了全省上下特别是省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一致认同。根据省委决定,在2003年7月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习近平同志代表省委完整地、系统地提出了“八八战略”:一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三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四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五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六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七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环境优势,积极推进以“五大百亿”工程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建设,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八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习近平同志强调:实施“八八战略”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快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深刻理解“八八战略”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更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咬定目标不放松,一任接一任、一届接一届地抓下去,努力推动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全面建设平安浙江的重要论述,推进平安中国在浙江的实践。全面建设平安浙江,是2004年5月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针对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有6处提到“和谐”二字,其中在全面小康社会“六个更加”目标中,明确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2003年和2004年初发生的几件事,引起了习近平同志的深思。一是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加,尤其是2003年浙江发生大面积、长时间旱灾,严重影响了经济生产和群众生活;二是由各类矛盾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多发高发态势,而且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三是安全事故频发,尤其是交通安全事故造成死亡人数上升较快;四是海宁市因一些老年妇女的迷信活动引发“2·15”特大火灾,嵊州、新昌、永康个别演艺厅涉嫌色情表演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习近平同志从中敏锐地把握到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从大平安的角度深入研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问题,及时建议省委作出了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决策部署。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浙江成为全国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为建设平安中国提供了实践样本。当年,习近平同志鲜明指出:崇尚和谐,企盼稳定,追求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平安社会,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明确这样一个道理:富裕与安定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致富与治安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推进经济发展是政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样是政绩。只有社会和谐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平安浙江中的“平安”,不是狭义的“平安”,而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广义“平安”,着眼于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之间的有机统一和内在联系,综合考虑各方面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使之统筹兼顾,同步推进。当时,省委据此提出“五个更加”的总体目标和“六个确保”的具体目标,即: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稳定、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安康;确保社会政治稳定、确保治安状况良好、确保经济运行稳健、确保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确保社会公共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习近平同志还强调:在和谐状态下,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以及社会内部诸要素之间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当年的这些重要论述,今天读来仍然十分亲切、富有哲理。我们要充分认识建设平安浙江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和谐的内涵和特征,把握平安浙江与平安中国的历史逻辑和内在联系,更加注重和谐社会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建设平安浙江的新实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