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两位专家做客人民网(万鹏 摄)
[主持人]:习主席说从历史和现实、物质和精神,从历史去认识中国。这次也了解到,习主席在欧洲学院发表一个重要讲话当中谈到,中国不能全面地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将为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冯教授您怎么看待习主席在演讲当中强调的不能全盘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包括他说,我们怎么样去看待世界各国能从中国的深入发展当中获得益处,这种自信是来自于哪里?
[冯仲平]:西方很多人说你们为什么不接受我们的制度,我在英国开会碰到英国前外交大臣杰夫里·豪就问我,为什么不和我们站在一起啊?各方面都接受西方这一套。西方有好多人不了解,他以他自己一贯的一些想法来看待别的国家。这个根深蒂固,可能也与冷战时期,他们对苏联,对当时中东欧事务的一些看法也有关系。但是我觉得到今天来讲,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心,就是我们讲述的三个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来说我们不能走邪路,就是不能走西方这条路。为什么呢?我前面讲富山教授,讲历史终结,他那时候是很狂妄的。他们认为,包括今天对俄罗斯的态度,刚才贾教授提到乌克兰问题,都是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这在20年前是风行世界,西方获胜。这个导致后来西方,特别是美国的一系列的判断,都走偏了,包括他们出兵伊拉克,包括武力反恐,认为天下就是美国的,西方的,包括对俄罗斯的一切的做法,包括北约不断地向俄罗斯东扩等等。
[冯仲平]:从我们中国的角度来讲,第一点,我们是坚持要按照中国的国情来走自己的路。我们在发展经济,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个方面,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学习了西方的好多好多东西,这是中国人发展很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我们觉得,在我们的制度、道路方面,我们不能完全听西方的。为什么这么讲呢?第一,我们自己取得了成功,另一方面我们看一看,按照西方人做的那些国家,实际上他们都没有按照自己的国情,或者西方人不给他按照他的国情探索这样一个时间,这样一个情况,逼着他们要按照西方这套搞,有些国家被迫搞了颜色革命等等,都没有成功。再加上中国人看一看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西方国家,美国,整个欧洲的长达四五年之久的债务危机,等等,我觉得我们应该完全有自信心走我们自己的路,走我们自己认为实践证明成功的这条路。就是说,不照搬西方的这套模式。而且我注意到习主席在欧洲学院演讲,他说水土不服,我们历史上走过,采纳过这些东西,我们搞过多党制,我们搞过完全资本主义的东西,不过都失败了。在这样一些大是大非面前,我们不能说人家西方人忽悠你是什么,或者按照他的观点他认为是正确的,在这些方面,中国人必须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主持人]:他还讲到世界各国从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受益。
[冯仲平]:这实际上也是讲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这个道理现在越来越明确了。我们改革开放初期,我刚才讲了,西方的技术、西方的资金,对我们的吸引力很大。今天,西方人看重我们中国的市场,中国的老百姓的生活日益提高,我们这个市场是13亿人口的市场,发达国家加起来才几亿人口,你想想,这多么大的市场。今天,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是中国,别的国家,发达国家都面临的是流动紧缩的问题,没钱。我们中国,我们客观地讲,我们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也不是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是特殊的发展中国家。世界上哪有这么多外汇储备的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确确实实我们老百姓都说,我自己也觉得我们是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我用四个字来准确地给我们定个位,大而不强。我们很大,体量,13亿人口,你稍微动静一下,但你不是一个强国。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不是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就是大而不强。但是我们朝着这个富强的道路上,坚定地往下走,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市场的潜力会更加巨大,吸引力会更加巨大。今后我们的发展靠进一步新的改革来拉动。这个给世界带来很大的利益,习主席讲,中国新一轮的改革,驱动带来的中国发展会给世界带来很大机遇。
[主持人]:谢谢冯教授。习主席在欧洲之行当中对我国的开放历程也有着很深邃的思考。比如他提到不能只算经济账要算政治账。这个政治账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呢?
[贾文华]:的确我们目前的任何一个行为,哪怕是经济行为,至少会被别人理解为赋予政治的意义。事实上,我们中国目前确实无论是哪一个领域,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冯教授刚才说中国是大而不强,虽然不能像老百姓说的钱不是问题,但是我们确实可能是非常富足,我们的问题如果说除了大而不强,我倒觉得可能还有一个,可能我们是富而不均,我们的均衡度可能不是特别够。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对外合作、对外交流里面肯定是要算政治账的,就中欧关系来讲,这个政治账也是不可否认的。我们目前与中欧关系的发展,主要的框架实际上是2003年的中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是,有一种说法,中欧之间,只有买卖关系,没有战略层次的相互认可的共同依托的基础和支点。这个说法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有合理性?我想可能仁者见仁,各人有各人的观点。但是我个人判断,这样一个结论,可能有失偏颇,把它完全圈定在经济概念里的框架和总结,应该说不够全面。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说法?我想可能它的逻辑基础可能是原来的同盟关系,而我们现在的伙伴关系和同盟关系比较的话,确实可能没有基于原来的比如地缘、安全战略层次上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事实上,战略伙伴与战略同盟绝对不能放到一起来比较,它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范畴。虽然这个伙伴,我们中文当中早已有之,但是现在国际关系中的伙伴,实际上伙伴关系是partner翻译得来,这个partner应该说有多种意思,它最多的意思实际上是指没有履行结婚手续而同居的人。同盟就不一样了,同盟对应的词是alliance,实际上等于如果我们换过来看,是结了婚住在一起的伙伴。一个是有了契约基础的,一个是没有契约基础的。这样分析,比如说运用这个东西解读中欧战略伙伴关系,它的意义在于什么?在伙伴关系框架下,中欧,中国和欧盟任何一方不和议行为,不能够影响中欧双方在和议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这是一个前提。而且我们现在想真正地去在对外关系当中考虑加重我们的政治考量,我们首先要对它的属性做一个精确的把握,这可能是一个前提。其次,中欧之间,我觉得,我们还回到中欧关系来看,中欧之间并不是完全没有战略考量的因素,它可能没有军事安全,没有地缘安全这个层次的因素,但从它的背景来看,2003年中欧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的背景是美欧英、伊拉克问题、美国的单边行动造成大西洋两岸的分裂,同时还造成了欧洲内部的分裂,就是当时所说的老欧洲与新欧洲。所以,欧洲与中国都想通过多边的途径和方式倡导多边主义来解决当时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同时想促进多边世界的形成。这是当时一个全局性的,我觉得它是这样一个战略思考。再后来,中欧关系的演进,事实上直接导致了中欧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虽然伽利略计划下的合作最后是搁浅了,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关键的技术不是从美国得来的,主要的可能是欧洲。
[贾文华]:第三个是中欧现在已经是一种非显型的,经济相互依赖的关系,任何一方的行为失当,可能直接影响到另一方的收益。比如去年热议的光伏案,如果放在产业链来看,最主要的原料生产部分在欧洲,我们中间只是太阳能电池板的组建,下游也在欧洲,你对我们打压过度,一方面可能导致你的光伏业产业下降,甚至有可能让你光伏产业整个链条的断裂和垮塌,这也是中欧最后达成妥协的最根本的原因。
[贾文华]:还有一个从具体的角度来看,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确实有实际的一些安排。目前欧盟大概与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九个国家有实质性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中从对话机制量的角度来看,美国67,中国63,加拿大42,俄罗斯是40,日本是39,这个对话机制的多少,实际上体现的是关系的密度与频次,有交流大家就会有吵架,有分歧,有分歧就要确立机制去管控,这是我们解读中欧关系更加客观的一个认知的角度。至于政治上,确实是有,而且我个人认为,我们在这个方面确实可能有完善的空间。目前欧盟方面针对中国,比如说民主、人权、达赖、台湾、香港,以及更加具体的问题,比如死刑废除、器官移植、劳改制度、宗教信仰等等这些声音,它的发源地实际是欧洲议会,而我们对欧洲议会的工作,我觉得可能需要有比较大的改善空间。欧洲议会,我们做过统计,从1989年到2013年,总共发了129项决议,其中只有12项是涉及到批准条约或者减灾赈灾,其余110多项全部是,至少绝大多数是谴责中国的东西。而如果这个东西不予管控,我觉得时间长了,可能会对其他主要界面的合作形成影响。而我们目前与欧洲议会63个对话机制里面,我们有多少呢?一个就是1980年形成的我们的人大与欧洲议会的一年两次的会议机制,另外一个就是2010年欧洲议会党团代表与我们人大还有共产党高级代表搞的一个高级论坛。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中欧关系,包括我们其他的对外行为,我们不算政治账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大国只去挣钱,不考虑其他的东西,既要考虑到贡献,也要考虑到我们的收益,这大概是有关于政治账的,我个人的一个理解。
[主持人]:刚刚贾教授的分析阐释了习主席说过这样一句话,中欧双方的合作不再是简单的1+1,而是有更多的深刻的内涵。我们最后想请冯教授给我们再来展望一下。因为习主席这次访问欧盟总部期间,在同布鲁塞尔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举行座谈会的时候说到,要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您觉得未来中欧关系发展还会有哪些值得我们期待的地方?
[冯仲平]:刚才贾老师已经提到这方面的问题,我简单总结一下。中欧关系未来应该是两个升级版,两个2.0。一个是经济合作的2.0,一个是整个中欧关系的2.0。什么意思呢?经济关系的升级版就是我们过去30年,中欧经济合作是主流,不仅是主流,中欧关系中主要的是经济贸易合作,这个合作惠及了双方,到今天,欧盟已经成为我们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十年一贯如此。我们中国出口欧洲的量非常大,欧洲也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出口市场。刚才贾教授提到,欧洲还是我们最主要的一个高新技术的来源地。这就是我们30年中欧关系发展的最重要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些成就。
[冯仲平]:今天的中欧关系,展望未来30年,如果再有30年,我们的发展应该是2.0的一个版本。2.0的版本就是中欧要搞投资协定,这个谈判现在已经开始了。我们更大的理想是什么呢?设想是我们要搞一个中欧自贸区。这个中欧自贸区一定程度上可以去冲击美国的TPP、TTIP,美国可以在亚太地区搞,没有把我们中国纳进来的太平洋的自贸区,和欧美再搞一个跨大西洋的自贸区,我们就和欧洲人搞一个自贸区,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设想。而且以前我们主要是吸收欧洲对华投资,现在欧洲很多国家这次习主席去,很重要的一个谈的内容就是你们国家到我们这儿来投资,你到我这里边投,这是一种升级版。
[冯仲平]:第二个升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刚才提到的,习主席在德国发表的一篇文章,法兰克福发表的一篇文章,里面有一个小标题叫做“超越简单的买卖关系”。我就觉得,超越这种买卖关系的含义是什么呢?过去中欧关系以经济为主,这个还是对的,就是互惠双方根本利益的,但是我们今后还要做一些经济之外的合作,政治、安全、战略层面的合作,所以叫超越买卖关系。就是使中欧关系真正地,我们现在讲中欧关系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让它名副其实。为什么这么讲呢?实际上中国是有道理的。现在GDP总量到今年年底,中国大概就是超过10万亿了,达到10万亿了,前面两个,一个是欧盟,一个就是美国,这三个国家,三大力量,今后可能就是要长期保持这么一个位置。这三大力量必须要就今后未来世界的秩序问题、体系问题相互磋商、相互合作,才能够保证这个世界保持一个和平发展的主旋律。
[主持人]:非常感谢今天冯教授和贾教授二位到人民网和大家一起深刻解读习近平主席这次的欧洲之行,也让我们了解了很多习主席阐述的中国主张。非常感谢二位。也谢谢大家收看我们本期的节目,再会!
相关专题 |
· 学习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