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公方彬:中国复兴期待新国际关系准则

2014年07月22日10:56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原标题:中国复兴期待新国际关系准则

  第一,以政治制度选择朋友,还是以利益关系选择朋友,或是以核心价值观选择朋友,这是前提性、根本性问题。不同历史阶段和世界政治生态变化影响着选择。冷战时期,世界划分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国家交往道义和利益都让位于政治制度,二战结束后的“马歇尔计划”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冷战结束后,如果仍然以政治制度选择朋友,无异于自我孤立;但仅以利益选择朋友,又缺乏号召力;如果以核心价值观为尺度,虽然具有很强的道义力量,但也会倍受利益制约。所以,西方国家多以混合方式进行结盟,并且越来越突出“核心价值观外交”。就我国来讲,在国际共运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以政治制度选择朋友空间很小,以利益选择朋友影响大国形象,以核心价值观选择朋友暂时缺少发挥空间,因此我们需要奠基于利益,突出道义,适度着眼政治制度。

  第二,在处理国家关系过程中该以何种方式和力量支持博弈,这也是创新外交理论、确立国际关系准则必须认识和把握的问题。国家间的博弈离不开力量,理论建设同样不能脱离硬实力。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①也就是说,不管国家还是国家集团,有力量就能主导世界,否则只能跟着走。目前国家影响力主要有三种形式:大国自身的影响力;国家集团影响力,也就是抱团式影响力;有些小国以发展毁灭性武器来影响世界,增加话语权。需要认清的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力量构成开始有了新内容,比如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及其结合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巧实力。

  第三,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决定着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与担当程度。国家的发展目标和追求的国际定位,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外交理念和秉承的国际关系准则。比如,处于前几位的大国就需要比较小国家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要有更强烈的担当精神,否则世界就可能处于无序状态。

  创立我国新外交理论与国际关系准则的初步思考

  当前,中国需要依据发展着的世界形势与中国的国际地位,下力气搞好顶层设计与理论创新,真正弄清世界的发展走向和形态,弄清中国大国道路上的中远期目标,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具有世界引导力的外交理论和国际关系准则。那么,中国需要创新的外交理论与国际关系准则应当是什么?依照习近平主席所阐述的外交理念,笔者认为中国的外交可考虑确立“一个基点和四项原则”。

  一个基点:“积极参与世界新秩序建设,和各国一道应对新挑战,探索人类文明前行的正确道路。”这是旗号,也是创新外交理论和国际关系准则的基础。 “四项原则”:道义原则、核心利益与利益关联原则、平衡妥协原则、包容共存原则。

  道义原则。道义是指国家行为必须遵循人类基本的道德标准,或按照正当性原则规范行为,其核心是责任和义务。道义原则既是旗号,也是对大国的必然要求。是否坚持这一原则,决定着能否占领大国博弈的制高点并产生号召力。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很多问题上都必须表达自己的观点,假如小国可以跟着大国走,大国就必须表达意志,彰显存在。该原则的要义在于超越政治制度之争,以文明程度和普遍标准规定行止。这也是跳出冷战思维,改变“冷战困境”的必要条件。

  核心利益与利益关联原则。核心利益是指关系国家命运而难以交易或退让的根本利益,而利益关联则是指同盟或“攸关方”之间存在的难以切割和剥离的利益关系,结合二者作为原则,是因为国家交往“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友谊”。习近平曾指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我们决不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②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从“命运共同体”高度,观照各自的核心利益及其利益关联。习近平还特别强调了周边外交方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③阐明核心利益与利益关联原则的重要性在于,相互理解,预先考量,避免误判而发生冲撞。

  平衡妥协原则。平衡是指稳定的状态,妥协是为避免冲突或争执而让步的局面。借助妥协实现平衡,为了平衡而求妥协,避免失衡而带来的紊乱与冲撞,是世界在不完美状态下达成和谐有序的基本条件和必然选择。冷战时期美苏都很强大,各自的核力量都能彻底毁灭对方若干次,然而在古巴导弹危机之时都不敢按下核按钮,就是平衡和妥协的结果。强调这一原则对中国的发展很重要,作为迅速崛起的大国,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需要把握一个度,既不给人压迫感,又不能打击国民自信心,其间必然要求平衡与妥协。

  包容共存原则。包容是相对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差异很大的文化、价值观与政治制度。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世界在没有找到更好的发展道路之前,惟包容共存,方可避免冲撞。而目前的世界,因为美国与西方国家存在着文化自负,并且试图借助霸权推行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与政治制度,结果因水土不服而导致战乱频仍。当今世界现实越来越显示出,中国倡导的和平发展、求同存异等理念的重要性,我们应当大力发展和完善这一理念。

  (作者为国防大学教授)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卷,第11页

  ② 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③ 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公方彬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