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2017年12月21日15:21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三、抓好下一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报告精神,狠抓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一)以评价考核为引领,树立正确的发展导向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实行党政同责,采取五年考核与年度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的情况反映出来,更加全面地衡量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引导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形成正确的政绩观,自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实施,主要考核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以及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目标完成情况,强化省级党委和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每个五年规划期结束后开展一次。评价按照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实施,重点评估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进展总体情况,引导各地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每年度开展一次。
(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发展的空间格局
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市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并据此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一是根据自然条件进行适宜性开发,在精细化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之上,根据不同国土空间的自然属性和本底特征,科学确定开发方式和开发内容。二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适度开发,将经济社会发展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根据资源环境中的“短板”确定可承载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以及适宜的产业结构,并合理确定开发方式和开发内容。三是区分主体功能实施差异化发展,统筹考虑未来发展战略取向,分类明确重点开展城镇化建设、农业生产、生态保护的地区。
(三)打好资源环境生态关键战役,守住发展的红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十一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强调指出要“加快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这三条红线必须牢牢守住,不可逾越,不断强化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指标约束,将各类经济社会活动限定在红线管控范围以内,倒逼发展效率的提升。
关于构建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就是要合理设定全国及各地区资源消耗“天花板”,对能源、水、土地等战略性资源消耗总量实施管控,强化资源消耗总量管控与消耗强度管理的协同,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能源“双控”。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布局、资源禀赋、环境容量、总量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要求等因素,确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水资源“双控”。依据水资源禀赋、生态用水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需要等因素,确定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严重缺水以及地下水超采地区,要严格设定地下水开采总量指标。土地资源“双控”。依据粮食和生态安全、主体功能定位、开发强度、城乡人口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等因素,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实施永久保护,对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实行总量控制。用地供需矛盾特别突出地区,要严格设定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目标。
关于构建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就是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根本,综合考虑环境质量现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污染预防和治理技术等因素,与地方限期达标规划充分衔接,分阶段、分区域设置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强化区域、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质量达标地区要努力实现环境质量向更高水平迈进,不达标地区要尽快制定达标规划,实现环境质量达标。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加强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抓好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好PM2.5、饮用水、重金属等突出环境问题。
关于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就是要根据保持自然本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和稳定性等要求,兼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改善生态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和维护生态功能为主线,确保森林、湿地、草原等重要生态系统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一是全面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或生态脆弱区域开展综合治理,推进耕地、草原、河湖有序实现休养生息。二是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继续推进“三北”、长江、珠江、沿海、太行山绿化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积极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加快建设大尺度绿色生态保护空间和国土绿化网络。三是切实加强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积极推进重要湿地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保护和扩大湿地面积。加强陆海统筹,严格管控围填海行为,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生态岛礁建设。
(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在“三大战略”实施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三大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大布局,必须在“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三大战略”的深度融合。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动产能合作与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化,鼓励绿色投资,加快推进生态环保公共产品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进一步完善生态环保合作平台建设,加强环境信息共享和支撑。积极吸收引进沿线国家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将引资与引技引智相结合。开展绿色援助,支持受援国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助力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走出去”。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突出抓好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煤炭减量替代。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区域全面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做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的组织实施,推动“三北”防护林体系等重点工程建设。开展京津冀循环经济协同发展行动,推动以冶金、化工、建材等重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
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大保护工程,加大对长江经济带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园区循环化改造等重大生态环保工程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长江经济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坚决淘汰落后污染产能,着力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五)加大投入力度,补齐发展的资源环境短板
一是切实加大政府的投入。生态环保领域要算总账、算长期账,如果早投入,就能以较低的成本取得较好的效果,否则等到生态环境恶化了再去治理,不仅需要的投入大幅增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二是广泛吸引社会投入,形成投资合力。继续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环境基础设施领域,通过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价格收费标准、适当延长合作期限、积极创新运营模式等方式,建立项目合理回报机制,在建设和运营环节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鼓励民间资本采取混合所有制、设立基金、组建联合体投标等多种方式参与项目投资建设。三是创新投入机制,建设重点工程。统筹利用各项资金,支持建设一批生态文明领域叫得响、有影响、见实效的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用扎扎实实的工程能力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
(六)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增添发展的新动能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不仅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和产业支撑,还可对稳增长、调结构发挥正效应,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新的动能。以节能环保产业为例,这个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等特点,“十三五”时期,将从提升技术装备供给水平、创新节能环保服务模式、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节能环保市场需求、规范优化市场环境、完善落实政策措施等方面入手,继续培育壮大我国的节能环保产业。力争到2020年,把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左右,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主要节能环保产品和设备销售量比2015年翻一番,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集团和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
(七)促进绿色消费,营造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一是扩大绿色产品消费规模,继续推广高效节能电机、节能环保汽车、高效照明产品等节能产品,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做好主题宣传。深入实施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要求纳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加强教育培训。加强资源环境基本国情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和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作风,把生态文明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公务员培训和职工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体系。
(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和法治建设,强化绿色发展的体制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构建起了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要把改革经验、制度成果上升为法律作为国家意志固化下来,全面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力度,形成长效机制。一是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体系,加快应对气候变化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用水条例、国家公园条例、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等重点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健全配套法规和标准。二是严格资源环境监督执法,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保障独立执法。三是完善环境资源司法,建立健全法院、检察院、公安部门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障机制,完善行政执法和环境司法的衔接机制。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2017年第12期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行政管理改革》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