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會建設全面加強、發展加快
2003年非典疫情暴露了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一長一短的問題,同年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要求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使全黨更加自覺地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就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決定和部署﹔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把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並列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謀劃。多年來經濟和財力持續增長,也使加強社會建設具備更好條件。所有這些,都使黨的十六大以來的10年,成為我國社會建設全面加強和迅速發展的10年。
科技事業迅速發展、成果豐碩。科技投入持續增加,2011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8610億元,比2002年增長5.7倍,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07%提高到1.83%。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制定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組織實施16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要科學前沿和戰略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天河一號”研制成功﹔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創下了7062米的下潛紀錄﹔百畝超級雜交稻試驗田畝產突破900公斤﹔嫦娥一號、二號探月衛星成功發射﹔神舟九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的成功對接,成為我國載人航天發展史上新的裡程碑。
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教育體制改革繼續深化。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4%的目標如期實現。全面實現城鄉九年免費義務教育,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達100%,青壯年文盲率降到1.08%。學前教育加快發展,學前3年毛入園率達62.3%。高中階段教育加快普及,毛入學率從42.8%提高到84.5%。職業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中高等職業教育分別佔到同級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毛入學率從15%提高到26.9%,總規模居世界第一。
文化建設成績斐然。文化體制改革全面展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公共圖書館、博物館、藝術表演團體顯著增加。有線廣播電視用戶增加10352萬戶。廣播節目和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97.1%和97.8%。文化事業和文化產品創作生產日益繁榮﹔文化產業發展迅速,比重顯著提高,城鄉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競技體育成績突出,在2004年、2008年和2012年三屆奧運會以及其他世界大賽中,我國運動員獲得了優異成績。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和上海世博會,向世界展現了我們國家和人民的嶄新面貌。
醫藥衛生事業改革與發展取得新成就。成功應對了突如其來的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步伐加快,城鄉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初步建立。2011年末,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95萬個,衛生技術人員620萬人,醫院衛生機構床位516萬張。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啟動以破除“以藥養醫”為重點的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從2009年開始,我國逐步向城鄉居民統一提供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2010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74.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