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鄉人民生活顯著改善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和國家堅持把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國城鄉人民生活得到明顯改善,人民群眾享有的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高。
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就業是民生之本,多年來黨和國家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千方百計促進就業。2011年,城鎮就業人員35914萬人,比2002年增加10755萬人,年均增加1195萬人。城鎮就業人員佔全國就業總量的比重從34.3%提高到47.0%。4000多萬高校畢業生實現穩定就業,先后有2800多萬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2011年農民工總量達到2.53億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59億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4.3%以下的較低水平。
城鄉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改善。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長1.8倍,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9.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長1.8倍,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8.1%,是增長最快的時期之一。居民財產顯著增加,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從2002年8.69萬億元增加到2011年34.36萬億元。2011年,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6.3%和40.4%,比2002年分別降低1.4個和5.8個百分點。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2.7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8.2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6.2平方米,增加9.7平方米。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大幅增長。2011年底,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擁有家用汽車18.6輛,移動電話205.3部,家用電腦81.9台。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擁有電冰箱61.5台,空調機22.6台,移動電話179.7部。
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成效顯著。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形成。2011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2.84億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3.32億人,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覆蓋范圍達6.16億人。參加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的人數分別達1.43億人和1.77億人。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2005年至2012年連續8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並逐步提高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待遇,以及城鄉低保、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准。2011年,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4.73億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達8.32億人,全民醫保體系初步形成,95%以上的城鄉居民得到基本醫療保障。基本醫療保險報銷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額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2011年末,2277萬城市居民和5306萬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大規模進行保障房建設,截至2011年底,全國通過實物住房和貨幣補貼方式,累計使3000多萬住房困難家庭解決了住房問題。
農村貧困人口減少。以低收入標准測算,農村貧困人口從2002年末的8645萬人下降到2010年末的2688萬人。2011年,中央決定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准,比2009年提高92%,按照新標准,年末農村扶貧對象為12238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