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理論的新突破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意義
俄國十月革命以來,社會主義在實踐中尤其是在中蘇兩個大國的實踐中充滿艱辛和磨難。根本原因之一在於理論與實踐的錯位以及由此帶來的超越發展階段、急於消滅市場經濟和資本,建設平均主義的貧窮社會主義的政策指向。毫無疑問,中蘇兩個在歷史上起過巨大作用的領導集體都曾接近過市場經濟,但都又中止了。為什麼呢?其原因主要是,在馬克思恩格斯的未來社會構想中,隻有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同歸於盡后的社會主義,而沒有其他形式的社會主義。列寧、斯大林、毛澤東他們作為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他們必然自覺不自覺地按照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去理智地思考社會發展的道路﹔但作為無產階級革命領袖,他們畢生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而奮斗,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敬仰,對無產階級的深厚感情,對社會主義美好前景的急切向望,使他們堅信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未來社會就是各國社會主義的共同目標,而社會主義不遠的將來就是共產主義。他們不可能去想象當無產階級掌握國家政權、消滅了資本主義之后再去搞市場經濟,再利用資本來發展生產力,因而他們都在時代進程中無意識地與市場經濟失之交臂。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在領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反復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根據馬克思恩格斯的兩個必然理論,由於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不能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因而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是比資本主義優越的社會制度,因而必然能促進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然而,為什麼我們國家在建設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以后,多年來“社會生產力發展緩慢,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條件得不到理想的改善,國家也無法擺脫貧窮落后的狀態”呢?[2]對這一問題的進一步思考使他同樣遇到了列寧、斯大林、毛澤東曾經遇到的難題,即在社會主義的目標、道路等問題上是從馬克思恩格斯所論証的未來社會的模式出發,還是從社會現實出發的矛盾。鄧小平以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大無畏英勇氣概,領導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大討論,從而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他總結了俄國十月革命以來國際國內社會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振聾發聵地向世人提出了究竟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這樣的社會主義的問題。經過不懈的探索,他以理性直覺和豐厚的實踐經驗為基礎,大膽地得出了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結論,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979年鄧小平在會見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出版公司編委會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林達光的談話中指出:“說市場經濟隻存在於資本主義社會,隻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這肯定是不正確的”,“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3]。1992年在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中,他進一步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4]。鄧小平雖然沒有明確指出為什麼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沒有從理論上闡述這是在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實現的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但他的這一結論已經暗含著市場經濟是不依賴於資本主義而獨立存在的生產力發展的必經階段,在資本主義走到盡頭前實現的社會主義,還必須繼續發展市場經濟,使市場經濟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走完它的最后路程,無疑是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重大突破。因而,由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創立、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化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填補了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由於歷史的局限而留下的社會主義理論的一頁空白。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實現的社會主義,不是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未來社會,因而馬克思恩格斯構想的未來社會模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隻具有方法論意義,而不具有實際指導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無論在所有制形式、分配形式,還是經濟手段方面都不應照搬馬克思恩格斯的構想。那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怎樣解決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呢?它自然不能像馬克思恩格斯的未來社會那樣,在生產資料社會所有制的基礎上,建立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的生產關系,既消滅資本主義,又消滅市場經濟,從而根除生產社會化與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還不具備消滅市場經濟的條件,因而也還不具備實行生產資料社會所有制的條件。它還必須發展市場經濟,利用資本發展生產力,因而也還必須保護商品生產者的獨立地位,還必須保留商品生產者獨立地佔有生產資料的權利。市場經濟是人類社會必經的一種經濟形態,它的盡頭是產品經濟。市場經濟以市場上存在眾多的互相對立的商品生產者為前提,眾多的商品生產者之間以追逐利潤為目的展開的競爭,促進了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競爭必然導致市場擴張和壟斷,一旦市場擴張導致壟斷在世界市場上形成,市場經濟也就走到盡頭了,它必然為產品經濟取代,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資本主義發展趨勢的同時揭示出來的市場經濟一般的發展趨勢。當我們認識到資本主義只是機器大工業基礎上市場經濟的表現形式之一,從而把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剝離開后,市場經濟一般的發展趨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樣具有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消滅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后,還必須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用社會主義的形式走完市場經濟原來要在資本主義形式下走完的路。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保護市場上眾多的相互獨立的商品生產者的存在,保護競爭使其充分發揮促進生產力發展的作用。而要保留獨立的商品生產者的存在,就必須保留商品生產者佔有生產資料的權利,隻有獨立地佔有生產某種商品所必須的生產資料的個人或集團,才能成為獨立的商品生產者。由此可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隻能建立在商品生產者公有制的基礎上,隻能在商品生產者公有制的基礎上解決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能否實現商品生產者公有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否比資本主義更快更好地發展市場經濟的決定因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商品生產者公有制基礎上的。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商品生產者的代表是資本家,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商品生產者的代表是企業勞動者集體。所謂社會主義商品生產者公有制實質上就是商品生產者(企業)內部全體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建立在商品生產者公有制基礎上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由於保留了眾多的相互獨立的公有制商品生產者的存在和競爭,自然也就保留了這種競爭對生產力發展的促進作用,因而它能夠比資本主義更有益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第一,它消滅了資本家對雇佣勞動者的剝削和資本家與工人的尖銳對立,在商品生產者內部實現了生產者與所有者的統一,勞動者成為企業的主人,能夠在生產經營中發揮出更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而更有益於提高勞動生產率。第二,由於消滅了剝削,也就消除了資本家通過盡可能地壓制工人的消費,盲目擴大生產所造成的越來越大的社會生產和越來越相對萎縮的社會需求的矛盾,以及由這一矛盾必然造成的周期性生產過剩危機和對生產力的巨大浪費和破壞,能夠實現社會生產和社會消費的同步發展,更充分地發揮現有生產力的作用。第三,盡管人們還不能徹底消除由市場經濟自身規律造成的生產無政府狀態,但由於實現了全體勞動者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因而社會主義國家能夠比資本主義國家更有效地發揮出調節市場經濟順利發展的作用。這些當然還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全部優越性,但已足以証明建立在商品生產者公有制基礎上的社會主義能比資本主義更好更快地發展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種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並存、競爭發展的市場經濟實現形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初期,它需要借鑒和吸收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某些成功的經驗,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越性決定了它將在競爭中佔勝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盡管這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但卻是歷史的必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及其巨大成就,將鼓舞越來越多的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逐步形成社會主義世界體系,進而在人類社會生產發展的市場經濟階段結束之前,就用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把社會主義的勝利從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產品經濟的基礎上推進到市場經濟的基礎上,把資本主義的最終滅亡和社會主義在全世界的勝利提前上百年乃至幾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