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 張 洋
2013年01月09日08: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增長點:法治評估和公民參與
“法治政府的核心是政府守法、權利保障、法律至上。”北京大學教授王錫鋅說,今天的狀態,離規范意義的法治政府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透過13個獲獎項目,需要認清法治政府建設的不平衡,一些地方、部門存在不少差距。”馬懷德說,比如,行政決策和執法程序有待完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不健全,容易帶來權力的濫用﹔部門立法現象依然突出,行政職能轉變不到位,越權執法、釣魚執法、暴力執法等問題較為嚴重﹔化解社會矛盾糾紛過度依賴行政方式、虛置法律方式﹔法治政府的評價考核體系不夠健全。
“由於體制機制的改革不到位,‘人治’並未徹底根除。”姜明安說,在財政體制方面,某些地方不得不依賴“土地財政”,大拆大建、招商引資並未嚴格遵照法定程序﹔在司法體制方面,由於地方法院的人、財、物完全從屬於地方,使之往往難於獨立行使審判權﹔在人事制度方面,選人用人的民主制約不足,讓某些不具備法治思維的官員得到晉升,而這些人則可能會忽略對法治的尊重。
與會專家紛紛表示,“法治政府獎”的評選標准之一是項目的法治示范意義和推廣價值,旨在探討參評項目是否可以在更廣范圍內適用,並以此為鑒,思考未來法治政府建設的一般規律。
“解決上述問題,必須按照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要求,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馬懷德說,接下來,除了加緊制定修改相關法律,完善行政法律體系,確保法治政府建設有法可依,更需要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建立健全以法治為重要內容的政績考核評估體系,從而確保法治政府建設的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法治政府建設是一個持久的過程,需要勇氣、智慧,還需要耐心。” 王錫鋅提及未來法治政府建設的推動力,“如同所有改革的推動力,過去多是靠自上而下的政府動員,但會不會出現選擇性改革?法治政府建設,除了法制健全外,還需要引入自下而上的社會參與,提供政府與社會推動的‘雙引擎’。”
鏈 接
◆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明確提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1999年,“依法治國”寫入憲法,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2002年,黨的十六大將“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
◆2003年,國務院要求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2004年,國務院頒布《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確立了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
◆2005年,國務院下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
◆2006年,國務院召開全國行政復議工作座談會,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復議為民”。
◆2007年,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2008年,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於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
◆2010年,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於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對今后一個時期推進依法行政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2011年,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於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的通知》。
◆2012年,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推進依法行政,切實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上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