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境變化對我國擴大就業形成了新的制約。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人口紅利減弱、勞動力成本提高等經濟環境變化也對就業提出了新的挑戰,促進就業面臨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當前,要逐步從由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向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轉變。
新形勢下我國就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國際新形勢形成新的制約,外需吸納就業變數增多
受全球經濟復蘇進程緩慢的影響,全球貿易和投資增長短期內還難以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這將對我國穩定出口增加難度,外貿吸納就業受到制約。短期看,制造業全球再平衡對我國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影響有限。但從長期看,我國勞動力成本上升趨勢已不可逆轉。受勞動力成本所佔比例、國際物流成本、各國的比較優勢和公司經營戰略等眾多因素的影響,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較成本優勢會逐漸減弱,勞動密集型產業吸納就業能力也會逐漸下降。此外,未來針對我國的反傾銷和保護措施可能增加,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隨著全球化競爭加劇,外部競爭環境的變化,我國將從貿易順差走向貿易平衡抑或貿易逆差,這會對我國外貿企業造成重大影響,也對我國外需吸納就業增加了較多變數。
(二)經濟增速放緩拉動就業能力下降,潛在失業風險積聚
短期看,經濟增速放緩會影響企業吸納就業的能力。作為就業崗位重要提供者的中小企業,仍將會繼續面臨生產成本、融資成本和人工成本上漲的多重壓力,部分企業仍將會經營困難,繼而造成就業崗位的減少和就業壓力的增大,“就業不足群體”流入勞動力市場也將加大社會失業風險。長期看,未來我國經濟仍會保持在中速增長的通道內,但是從勞動就業的指標來衡量,經濟增長的需求彈性和產業發展所增加的就業數量已經有限,經濟增長拉動就業的能力會出現下降。經濟增速放緩,鄉村勞動力流向城鎮的速度會放緩,甚至出現農村勞動力的回流。在經濟增長放緩時,雇主首先減少雇用的必然是勞動力市場中新加入的青年群體,這也增加了農民工和青年群體的潛在失業風險。
(三)勞動力素質不匹配,結構調整加劇結構性失業風險
短期看,在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落后的生產能力將逐漸被淘汰,生產工藝落后、污染比較嚴重、消耗比較高的企業將面臨關閉破產,其對就業的擠出效應也會逐步顯現。尚處起步階段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還未形成明顯的就業增長效應,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先進制造業和生產型服務業也需要經歷一個成長期,期間結構性和摩擦性失業風險會增加。長期看,隨著產業轉型、轉移、升級,就業也發生轉型、轉移、調整。結構調整客觀上要求勞動力在各產業、各區域之間實現有序轉移,要通過發展第三產業來吸納第二產業中由於實行集約化生產而減少的勞動力,還要消化第一產業集約化發展中所富余的農業勞動力,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此外,經濟結構調整對勞動者素質的提升和人力資源結構的優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勞動者素質的改善要對市場需求的變化做出迅速反應,而我國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培養人才不對路的問題仍很突出,這也會加劇結構性失業。
(四)數量型人口紅利效應逐漸減弱,勞動用工成本加速上升
我國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人口轉變,人口年齡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隨后我國新增勞動年齡人口規模會逐步縮小,數量型人口紅利開始逐漸減弱。盡管我國農業勞動力向非農部門轉移的趨勢性進程仍未結束,但從單維度數量指標看,農業勞動力轉移高潮已經過去,未來我國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速度和規模也會逐漸趨於平緩,以農村勞動力無限供給特征逐漸消失為主要標志的“劉易斯轉折點”也會逐漸臨近。受勞動力供求關系、生活必需品價格上升、社會福利提高以及勞動條件改善等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國勞動用工成本出現了大幅上升。短期看,勞動力成本上升會增加企業用工成本,影響整體就業的增加。但從長期看,工資水平的提升,會增強勞動者素質改善的內生動力,進而會提升就業質量,有利於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