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在生物界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現在的雞,並不是從來就這樣,而是逐漸變成這樣的,現在的蛋,也不是從來就如此,而是慢慢形成這樣的,由此追溯到遠古時代,生物形成的時期,原始狀態的“雞”和“蛋”,就很難分得清了——那個時候的“雞”和“蛋”,很可能並不是一種非此即彼的狀況。這樣,在回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難題時,我們就能夠跳出那個非此即彼的思維怪圈了。
在我們現實的認識過程中,各種各樣孤立的觀點、靜止的觀點、片面的觀點,都是形而上學認識方法絕對化的表現形式。所謂絕對化思維方法的要害是什麼呢?就是否認事物發展過程中存在著矛盾,即不承認事物內部是對立統一的。比如說,在堅持形而上學認識方法的人看來,現實生活裡面的善與惡、真理與謬誤、必然與偶然等等,都是絕對對立的,它們之間的矛盾無法克服。其實,這就是把這些范疇的界限絕對化了,陷入了一種非此即彼的思維怪圈。以真理與謬誤為例,它們各自本身都存在著矛盾——真理之中有謬誤,謬誤之中有真理,它們的差別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善與惡也是如此,試想一下,天下有絕對的善或者絕對的惡嗎?不要說人們的言行中,總是善中有惡,惡中有善,而且隨著時代的變遷,那些認為是善的,變成了惡的,反之,那些認為是惡的,變成了善的。對現代人來說,這已經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經歷過改革開放風雨洗禮的人們,都會頗有感觸地回憶起,當年對改革事業發展最大的障礙之一,就是思想僵化。所謂“思想僵化”,也就是一種形而上學絕對化的思維方法。在這樣的思想狀態下,不少人對於諸如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民營經濟與公有制經濟等等關系的問題,常常是陷入到非此即彼的思維怪圈中去,而不能自拔。這種思想僵化的毛病,對於領導同志來說,必然會在改革開放事業上,畏首畏尾,縮手縮腳,甚至還會拖了改革開放的后腿。
改革開放的實踐已經給我們上了極為深刻的一課:要大步前進,就必須不斷地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本身,就是不斷地打破形而上學思維怪圈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