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學習哲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克服形而上學的思維方法,培養並且善於運用辯証法的思維方法。長期以來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要提高辯証法的思維方法水平,就必須不斷地克服形而上學思維方法的影響——打破形而上學的思維怪圈。什麼是形而上學的思維方法?形而上學思維方法的本質特征是什麼呢?這裡,我們先從一段歷史說起。
記得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有些人違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用極“左”的觀點評價文藝作品,把本來很受群眾歡迎的影片如《創業》等,硬說成是“大毒草”。為了調整黨的文藝方針,毛澤東曾經尖銳地批評這些人,說他們“形而上學猖獗”。實際上,形而上學的思維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常見的,比如說,我們有的時候對某些人的言論或者作法,就會評價說:“此人的思想方法形而上學嚴重”,等等。那麼,這裡所說的形而上學的思維方法,為什麼是有害的呢?
作為一個哲學概念,人們對“形而上學”(meta-physics)這個詞的運用,已經有悠久的歷史了。但是,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獻中,這個詞的含義,卻不盡一致。古希臘哲學家亞裡士多德的一部著作,就是以《形而上學》為題目出版的,原來,在這部手稿中,亞裡士多德是要論述他的“第一哲學”,即關於宇宙根本原理的學說。所以,“形而上學”也就是“第一哲學”,或者說,“形而上學”就是“哲學”。中文譯名“形而上學”這個詞,是根據《易經》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一語,由日本人井上哲次郎翻譯而來的。這個“形而上之學”,也就是“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