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之后該做什麼
不可否認,在強有力的公共政策和教育投入的支持下,中國教育的外部環境已經得到極大改善,諸多矛盾得到緩解。
2006年前后是教育問題最為集中矛盾最為尖銳的一段時間,那時候,每到兩會,教育是代表委員批評最熱烈最集中最尖銳的領域之一。2006年兩會,新華社發文給“教育不公”畫像:一黑二斜三苦四丑,引起巨大反響。但這兩年兩會上,教育顯然已經“風頭不再”,前幾天,有媒體盤點了今年兩會網民關注的5個熱門話題,教育已經不在其列。
但這並不意味著教育問題由此就得到了解決。有關人士指出,即便教育經費已經有了大幅增長,但很多問題還仍然存在。4%只是一個階段性目標,今后還要繼續保持財政性教育經費的穩定增長。
而對於越來越多的教育經費,在用好的同時,還必須管好。
教育部已明確把2013年確定為“教育經費管理年”,盡最大努力做到科學化、精細化管理。事實上,教育部已經實施或准備實施一系列制度措施加強對教育經費投入和使用的監管。比如,頒布了《高等學校財務制度》、《中小學校財務制度》、高等學校科研經費管理辦法、直屬高校國有資產管理辦法等。建立了對重大項目資金的全過程監督檢查機制。建立了直屬高校財務巡視制度。加強了教育內部審計。加大了信息公開力度,推動高校財務信息全面公開。加強專業化管理,全面提升經費管理水平。陝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王長友告訴記者,現在對學校而言,無論是生均經費的使用,還是一些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和審查都已經非常嚴格。
(北京3月4日電 記者 李麗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