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 盛若蔚
2013年03月11日08: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3月10日提交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突出強調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進一步向市場、社會和地方放權為重點,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經過以往30多年的改革實踐,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基本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組織架構和職能體系。但是,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政府職能轉變與機構設置仍然存在比較突出的矛盾和問題。
“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進一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要把政府職能轉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向市場、社會和地方放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10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認為,這將進一步激發經濟和社會發展活力,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並對走向公平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向市場放權
推進政府經濟管理方式向管宏觀、管監管、管中長期轉變
在遲福林看來,向市場放權,意味著在更大程度和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推進政府經濟管理方式由管微觀、管審批、管短期向管宏觀、管監管、管中長期轉變。他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進一步減少和規范經濟領域的行政審批。當前,行政審批事項仍然較多、審批程序繁瑣、效率低下,利用審批牟取部門利益、團體利益和個人私利的尋租腐敗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加大力度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治理政府職能“越位”問題,必須減少對企業投資項目、生產經營活動的審批事項,減少資質許可和行政事業收費,改革工商登記制度等,以切實落實非公經濟新36條,激活民營經濟發展潛力。
——打破行政壟斷。從現實看,壟斷仍然是制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突出矛盾,也是制約國企改革的重要因素。盡快破題壟斷行業改革,尤其是打破行政壟斷,已成為深化市場化改革的重大課題。在城鎮化發展轉型的特定背景下,需要盡快在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建設領域放開市場、引入競爭,廣泛地吸納社會資本投資,利用市場機制促進投資方向和投資結構轉型。
——推進資源要素價格改革。放鬆資源要素價格的行政管制,使資源要素價格充分反映稀缺程度和供求關系﹔使資源環境成本企業內部化,加快改變低成本投資擴張模式,促進企業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主體力量。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聚焦國務院機構改革與職能轉變 · 遲福林專欄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