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楊雪冬:當前中國政治參與的特點與出路
2013年04月19日11:08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擴大有序政治參與出路設計

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中國的政治制度具有吸納政治參與的巨大潛能和拓展空間。因此,要從頂層設計的高度來重視擴大有序政治參與,在充分承認利益多元化的前提下,積極探索有效的制度化渠道,既要滿足原有社會群體的政治需求,也要將新興社會群體納入到制度框架之中,並為各類社會群體之間的公正博弈搭建制度平台。

首先,要將擴大有序政治參與作為衡量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完善的重要標准和戰略目標,研究其擴大的領域、層次乃至時間表。要將社會群體的結構變化與擴大有序政治參與結合在一起進行研究,提高研究的對策性。

第二,要從重視制度的約束功能轉向重視激發現有制度的擴大和吸納功能,提高參與的法治化水平,改善參與的質量。以人大政協、工會、婦聯、青年團以及各類協會為代表的官方機構,基本覆蓋了各社會群體,但由於長期形成的官僚化,以及對自身定位的簡單化,擴大和吸納政治參與的功能明顯不足,跟不上政治參與擴大的需要。對這些官方機構的改革,是制度建設的重中之重。

第三,要從謹慎對待社會組織的發展轉向積極引導社會組織的發展。現代社會是自組織的社會。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決定了社會的健康運行。參與社會組織既是政治參與的起點,也是其歸宿。參與社會組織是政治社會化的過程,從中人們習得了規則意識,培養了規則能力有序的政治參與。社會組織的發展,也會為政治體系提供應有的支持。

第四,要從將互聯網視為技術創新轉向將其看作社會組織創新。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之間的對應度不斷提高,對於現實社會的影響力也在日益深入。互聯網已經為社會組織化提供了新的載體,帶來了社會行動方式的變革。因此,要從戰略高度來重視網絡中不同社會群體的參與習慣、互動方式,分析網絡參與制度化參與的影響,實現與制度化參與的對接。

第五,要將國際因素納入國內政治過程的內在組成,給予重視和研究。這是一個開放的世界,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國際與國內的區分,國際因素已經成為國內政治發展的內在組成部分,並且在某些社會群體的觀念和行為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除了要提高現有制度的開放度和透明度外,還要設置標准,盡可能限制國際力量的作用范圍,尤其是跨國資本、跨國人士的政治影響。

(作者為中央編譯局研究員)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楊雪冬專欄
· 《人民論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