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張星星:銘刻當代中國史冊的輝煌十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星星
2013年05月23日12:56   來源:當代中國史研究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三、准確把握新世紀新階段歷史的階段性特征

“准確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是黨和國家在新世紀新階段抓住和用好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從容應對一系列風險和挑戰的重要依據。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奠定的發展基礎上,中國新世紀新階段的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西方工業化國家在二三百年間圍繞工業化、城市化陸續出現的問題,在中國近十余年內比較集中地凸顯出來﹔同這一進程相聯系的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多樣化所引發的利益矛盾也更為突出。

2005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首次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分析了中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階段所呈現出的十個方面階段性特征。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又將這些階段性特征概括為“四個深刻”和“兩個前所未有”,即: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會議決定指出:“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居安思危,深刻認識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科學分析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更加積極主動地正視矛盾、化解矛盾”。

在上述基礎上,黨的十七大報告對新世紀新階段的階段性特征從八個方面作了更加系統而深刻的分析。主要是: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后的局面尚未改變,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扎實貫徹,同時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同時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佔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

這些階段性特征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既成為黨和國家在新世紀新階段推進改革、加快發展的根本依據,也是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自覺堅持科學發展的重要認識前提。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當代中國史研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