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張星星:銘刻當代中國史冊的輝煌十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星星
2013年05月23日12:56   來源:當代中國史研究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的十八大報告系統回顧了過去五年和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奮斗歷程,深刻總結了十年來的發展成就和寶貴經驗,為深入研究和正確認識當代中國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提供了科學指導。回首過去十年的歷程,黨中央團結和帶領中國各族人民,緊緊抓住和用好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沉著應對和戰勝一系列艱難挑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到新的發展階段,使國家面貌和人民生活發生了新的歷史性變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新世紀新階段的十年,以輝煌的歷史性成就書寫了當代中國史冊絢麗多彩的一頁。

一、充分認識新世紀新階段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新世紀新階段以來,黨和國家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作為興國之要,把發展作為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國民經濟實現了快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從2002年的119萬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472萬億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2年增長15倍。200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德國,位居世界第三﹔2010年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十年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107%,高於改革開放以來99%的年均增速,更遠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39%的年均增速。按照平均匯率折算,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2002年的1135美元提升至2011年的5432美元。

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方面,黨和國家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保証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繼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初步形成,努力建設法治政府、推進依法行政,堅持並不斷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方面,黨和國家以高度的文化自覺,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截至2011年底,中國主要文化產品數量位居世界前列,全國共有博物館2650個,比2002年末增加1139個﹔公共圖書館2952個,增加255個﹔藝術表演團體7069個,增加4482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框架基本建成,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已建成83萬個服務點、覆蓋全國90%的行政村。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方面,城鄉居民生活和社會保障水平明顯改善。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810元,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9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977元,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81%,是新中國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時期之一。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初步形成了以社會保險為主體的社會保障制度框架,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全民醫保體系初步形成。

十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成就,使中國的綜合國力邁上一個新的台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增強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當代中國史研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