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國利用國際舞台對南海權益的維護
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為穩定剛剛同東南亞國家恢復和建立起來的友好關系,利用難得的戰略機遇期發展經濟,對於某些國家侵佔我南海島礁、掠奪資源的活動採取了堅持原則但手段靈活的對策。除外交部門對南海宣示主權和提出抗議外,更側重於以國家間的協商、談判來解決南海爭端,反對南海爭端國際化。這一立場延續至今。
(一)主張“爭議應由直接有關國家解決”,反對南海問題國際化
中國始終堅持雙邊談判的方針,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消除“多邊磋商與談判”給中國造成的壓力,避免與東盟整體的談判與對抗﹔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東盟接近美國,挫敗東南亞一些國家妄圖將南海問題國際化和西方一些國家借機插手南海問題的企圖。賈超為:《南海新形勢與中國南海政策》,《參考信息》1996年第2期。從實際結果來看,中國與相關國的雙邊“友好協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實施。中國同越、菲兩國分別建立了磋商機制,1995年7月,中越海上問題專家小組成立,兩國間就邊界、領土爭端等建立了談判機制,相繼簽訂了《陸地邊界條約》、《北部灣劃界協定》、《北部灣漁業合作協定》,解決了存在多年的陸地邊界與北部灣劃分問題。中菲也已成立漁業、環保、建立信任措施3個工作組。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三方圍繞南海的油氣勘探、海洋環境、減災防災、氣象水文和海上搜救等方面展開的雙邊制度化進程也取得一定成績。三方分別達成了“不使爭端復雜化或擴大化,不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分歧應進行磋商”的共識,雙邊機制化建設程度逐步完善。﹝4﹞在此基礎上,2002年11月,中國與東盟達成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把雙邊的制度化成果擴大為地區性共識。
對於有些國家和人士提出用“南極公約模式”、“北海模式”等多邊方案解決南海爭端,以及某些國際會議、區域外國家干預南海問題的舉措,中國政府堅決予以反對。1992年8月30日,中國在雅加達舉行的不結盟運動政治委員會會議上,反對在會后發表的政治聲明中提及南海問題。《法新社報道中國反對在不結盟會議政治聲明中涉及南沙問題》,《參考資料》1992年8月31日,第8頁。1995年5月10日,美國國務院發表《南海政策聲明》后,中方發言人表示,南海局勢並沒有像有些人渲染得那麼緊張,中國政府一貫主張通過雙邊談判和平解決南沙爭議,這“符合本地區有關國家的利益,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理解和支持。我們反對將南沙問題國際化,也反對其他國家介入南沙問題”。﹝5﹞中方的立場得到了許多東南亞國家的支持,1995年中馬高官定期磋商時雙方認為:“兩國間的爭議應通過雙邊磋商和談判,以和平友好的方式求得妥善解決,爭議的存在不應影響兩國關系的正常發展,南沙爭議是有關國家間的問題,反對外部勢力介入。”﹝6﹞越南也在不同場合下對中方堅持通過對話、協商方式處理南海爭議表示贊賞。美國一些人士也對中國的主張表示理解,斯考特•斯奈德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南海問題同中國有關,美國應當謹慎處置,不偏袒和支持任何一方,絕不能讓南海問題美國化。﹝2﹞(p16)
中國雖然一貫主張雙邊談判,但出於更好解決問題的目的,無論是雙邊的還是多邊的、官方的還是非官方的、正式還是非正式的談判,中國都派代表參加,旨在加強相互信任,表明中方在南海問題上的和解立場。在1992年第25屆東盟外長會議上,中國接受了東盟南海宣言。對此馬來西亞《南洋商報》指出,“盡管以目前中國海軍的發展,中國有實力收復南沙歸己所有”,這顯示了中國重視維持與東南亞各國的友好關系。《馬〈南洋商報〉社評〈中國接納東盟宣言〉》,《參考資料》1992年7月26日,第37頁。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說:“現在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國不僅願意解決這場爭端,而且還願意聯合開發這一地區”,“誰也不應該懷疑它希望解決這一問題的誠意。”《馬哈蒂爾說誰也不應該懷疑中國希望解決南沙爭端的誠意》,《參考資料》1992年7月27日,第15頁。越南政府也稱贊中方的務實靈活態度,認為中國接受東盟南海宣言可以“消除其他各國對中國的疑慮,幫助中國改善、加強同地區各國的關系”。《越軍刊評中國調整亞太戰略說一個值得注意的調整是中國支持建立亞太安全合作機制》,《參考資料》1995年11月10日,第10頁。在中國與東盟的關系逐漸從普通的對話關系發展成戰略伙伴關系的過程中,南海爭端的解決逐漸被納入了雙方戰略全局的范疇和高度加以考慮。
(二)冷靜克制處理突發事件,努力保持南海局勢穩定
自1988年南沙海戰以來,中國從維護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出發,主張以和平協商方式解決領土紛爭,對一些突發事件表現出極大的克制與忍讓,沒有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方式。“美濟礁事件”是菲方嚴重挑舋中國主權的行為,中方從穩定地區局勢出發,採取克制態度,主要進行外交抗議和交涉。經過磋商,中菲就南沙問題發表聯合聲明,同意遵守和平友好解決爭端等八點原則。《法新社報道中菲副外長就美濟礁等問題舉行會談》,《參考資料》1996年3月14日,第13∼14頁。后來菲律賓扣押中國漁船、虐待中國漁民的事件不斷發生,出現了“黃岩島事件”、“‘萬安北-21’石油合同區問題”,中方從維護大局出發,仍始終保持克制並遵行上述八點原則。英國《生存》雜志刊文說:“中國部隊在其漸進的維護南中國海的主權要求的行動中,迄今為止沒有對於已經被一個東盟國家佔據的任何島嶼進行爭奪,它也沒有再同越南人就領土問題實際發生沖突。”《英刊文章〈中國經濟改革與安全政策:與南中國海的關系〉》,《參考資料》1995年6月12日,第4頁。
中方舉措有利於因突發事件而緊張起來的南海局勢的緩和。迄今為止,中國還只是運用漁政局、海監局等民事執法部門的力量反對越南等國的單邊主義,而非使用海軍力量。﹝4﹞(p43)為了消除東盟各國對中國日益強大的軍事力量的憂慮,中國同意向鄰國提供更多的有關中國防務計劃的情況,增加軍事計劃的透明度,同意與東南亞各國增進高層接觸,這些舉措得到了東盟國家的理解和贊同。中國還主動參與由東盟設計、倡導和主導的多邊合作機制,向各國做了一些增信釋疑的工作。1995年7月,錢其琛外長同東盟外長舉行對話表示:“中國願同有關國家根據公認的國際法和現代海洋法,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確立的基本原則和法律制度,通過和平談判妥善解決有關爭議。”﹝7﹞戰略克制和有限行動讓中國在外交上保留了繼續採取行動的空間,既達到了實質效果,也讓中國把握了戰略主動權。東盟方面對此給予評價說,這是中國人願意討論和平解決南海爭端的一個“重要信號”。《共同社說中國表示按海洋法公約解決南沙問題是想排擠美國》,《參考資料》1995年8月2日,第10頁。菲律賓官員說,中國贊同《公約》是朝著緩和由這一爭端引起的緊張局勢的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外電報道中菲南沙問題會談結束並發表聯合聲明》,《參考資料》1995年8月13日,第2頁。
(三)明確表示維護主權行為並不影響外國船舶和飛機享有國際法規定的通行自由
鑒於美、日多次聲稱其在南海地區的利益訴求——主要是保持南海國際航道的暢通,中國政府在各種場合多次明確表示,中國在維護對南沙群島的主權和海洋權益的同時,根據國際法履行了保障外國船舶和飛機通過南海國際航道的航行、飛行自由的義務,希望“有關國家不要因存在爭議而影響各國船隻通過南海的正常航行”,﹝8﹞至於“散布中國在南沙群島的和平利用影響航行安全的說法是別有用心的”。﹝9﹞1995年10月22日,江澤民在接受美國電視台採訪時指出,有人擔心在南海的航道會發生交通受阻,“這種顧慮是多余的”,中國在南沙群島問題上歷來主張通過雙邊協商的辦法來解決矛盾和爭議。﹝10﹞此后中國政府多次強調,中國維護南沙主權和海洋權益行為,並不影響外國船舶和飛機根據國際法所享有的通行自由。“中國願同南海沿岸國家一道,共同維護南海地區國際航道安全”。﹝11﹞但是必須指出的是,南海斷續線內是中國的傳統海域,中國在該海域享有歷史性權利,各國在行使航行、飛越自由的權利時必須遵守國際法的有關規定,不得損害中國在該海域的歷史性權利。
中國政府的上述舉措是與反對南海爭端國際化、反對區外大國介入南海問題分不開的。因為南海問題畢竟是涉及爭端國從政治、經濟到軍事等多方面利益,復雜且屬於各國內政,不應有第三方進行干涉。為此,中國一方面照顧各方合理關切,向國際社會澄清我南海政策主張,遏制美日等國借“南海航行自由”插手南海事務的勢頭﹔另一方面,對美日等插手南海事務、挑動越南、菲律賓等國與中國對抗的言行予以有力的回擊,確保南海局勢穩定、可控。中國政府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區外大國介入南海爭端,“不但無益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使問題復雜化”。﹝8﹞新加坡學者拉爾夫•埃米爾也認為:“限制美國干預南海(爭端),是維護南海地區穩定的一個原因。”﹝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