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強海疆建設,彰顯中國南海主權
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一直把加強海軍建設作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要手段。1992年10月12日,中共十四大報告首次將“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作為人民軍隊的使命要求並上升為國家意志,指出軍隊肩負“保衛國家領土、領空、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維護祖國統一和安全的神聖使命”。﹝21﹞1995年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又將“加強邊防、海防建設,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和海洋權益”,明確列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任務。﹝22﹞江澤民多次強調要加快海軍現代化建設步伐,不斷提高海軍在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海軍要“真正具有在第一島鏈海域內,遂行海上戰役的綜合作戰能力”。﹝23﹞
在中央軍委的指示下,為了彌補中國海軍沒有航空母艦因而在南沙群島地區沒有制空權的缺陷,1988年8月,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決定在西沙永興島建設“中繼”機場,1991年永興島機場竣工並投入使用。永興島機場可用作殲-7Ⅱ和殲-8Ⅱ飛機的前方作戰基地,飛機跑道可部署SH-5“哈爾濱”水上飛機,以供海上反潛以及為水面艦艇提供目標跟蹤數據。﹝24﹞從空間距離上計算,在永興島部署了戰斗機后,中國海軍可以在南沙群島上保持短時間的制空權,或者說有了在南沙群島上空爭奪制空權的能力,如果使用大航程的戰斗轟炸機,將給對方以很大的威脅。西方學者稱:“有了這個基地,中國的一些軍用飛機就可以到有爭議的斯普拉特利群島(南沙群島)去作戰。”﹝25﹞此外,琛航、中建、珊瑚等島嶼也由海軍相繼建成碼頭,大大改善了南海諸島的海上運輸條件。中國控制美濟礁后,結束了南沙東部水域由菲律賓一家獨霸的局面,使中國控制的南沙西、南兩區的永署、華陽等礁島與東區的美濟礁相互策應。這對中國巡查南沙東部水域、掌控黃岩島水域具有積極意義。
在20世紀90年代整體國際局勢沒有太大變化的背景下,中國堅持“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方針,積極同越、菲進行島礁爭端、海域劃界的和平談判,並取得了一定成果。在照顧區域外大國航海利益的基礎上,中國反對區外大國涉入,反對南海問題國際化。中國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南海緊張關系,推動了南海和平局面的延續,為國內經濟發展創造了穩定的外部環境。新加坡學者指出:“在過去的20年(1990∼2010——筆者注),中國通過大度和良好的政策贏得了東盟成員國的親善和支持。因此,很大程度上要看中國怎樣處理在南中國海與東南亞各國的爭端。”﹝26﹞然而,南海爭端的解決將是一個長期的復雜過程。當前,中國固然不希望以軍事手段乃至戰爭的方式解決南海問題,也不會徹底放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總體原則,但問題的關鍵是中國必須有足夠的手段和能力遏制菲、越等國不斷破壞現狀的做法,進而迫使其回到“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軌道上來。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應有准備,即在“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原則完全失去可行性的條件下,訴諸其他手段解決南海問題的替代方案。
﹝ 參 引 文 獻 ﹞
﹝1﹞Liselotte Odgaard, Maritime Security betwee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Ashgate Publishing, 2002, p131
﹝2﹞Scott Snyder,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Prospects for Preventive Diplomacy, A Special Report of the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for Peace, August 1996,pp15∼16
﹝3﹞Ralph A Cossa, Security Implication of Conflic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Exploring Potential Triggers of Conflict, A Pacific CSIC Special Report, Honolulu, Hawaii, March 1998, pc-9
﹝4﹞Ian Storey, Chinas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Diplomac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edited by Dr Patrick M Cronin, Peter A Dutton, M Taylor Fravel, James R Holmes, Robert Kaplan, Will Rogers, Ian Storey, Cooperation from Strength: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 Washington, 2012,p61
﹝5﹞《外交部發言人答記者問菲國防部組織外國記者到南沙海域採訪是一挑舋性行動》,《人民日報》1995年5月12日,第4版。
﹝6﹞嚴鴻璋:《中馬在吉隆坡舉行外交磋商》,《人民日報》1995年10月28日,第3版。
﹝7﹞丁寶忠、王星橋:《錢其琛與東盟外長對話時指出中國同東盟各國永遠是好朋友》,《人民日報》1995年7月31日,第1版。
﹝8﹞《外交部發言人在記者招待會上答記者問》,《新華月報》1995年第6期。
﹝9﹞《外交部發言人1995年4月20日答記者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1995年第10期。
﹝10﹞《江主席接受美電視台採訪談中美關系等問題》,《人民日報》1995年10月25日,第6版。
﹝11﹞《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基本立場及解決南沙爭端的政策主張》,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http://wwwfmprcgovcn/chn/pds/ziliao/zt/ywzt/wzzt/2305/t10650htm。
﹝12﹞Ralf Emmers ,The De-escalation of the Spratly Dispute in Sino-Southeast Asian Relations, 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us, 6 June 2007, Singapore, p8
﹝13﹞《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頁。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表關於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問題的備忘錄》,《人民日報》1988年5月13日,第4版。
﹝15﹞嚴宏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草案)〉的說明》,趙理海:《海洋法問題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251頁。
﹝16﹞Rizal Sukma, Indonesia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Interests and Policies, The Indonesia Quarterly, XX/4, No4, 1992, p198
﹝17﹞吳士存主編:《南海問題文獻匯編》,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184、187頁。
﹝18﹞王曙光:《強化海洋工作維護海洋權益》,《人民日報》2001年5月14日,第6版。
﹝19﹞Liu G D, Chen J, Analysis of difficulties in gas-petroleum prospecting in Chinese pre-cenozoic relic basin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Vol. 20, No. 2, 2005, pp273∼275
﹝20﹞劉昭蜀等:《南海地質》,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421頁。
﹝21﹞江澤民:《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1992年10月21日,第1版。
﹝22﹞李鵬:《政府工作報告——一九九五年三月五日在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人民日報》1995年3月20日,第1版。
﹝23﹞杜一平:《黨的三代領導核心海軍建設思想的歷史考察》,《軍事歷史》2001年第4期。
﹝24﹞劉元勛編著:《中國軍隊作戰重大實錄》,西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98頁。
﹝25﹞〔美〕理查德•伯恩施坦、羅斯•芒羅著,隋麗君等譯:《即將到來的美中軍事沖突》,新華出版社1997年版,第62頁。
﹝26﹞〔新加坡〕許通美:《21世紀:中國與世界》,《中國未來30年》,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版,第231∼2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