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韓慶祥: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基本思路的哲學梳理
2013年07月30日15:00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基本思路的哲學梳理

實踐策略:“打鐵”還需自身“硬”

近平同志指出:打鐵還需自身硬;做什麼事,一定要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他在中央黨校建校八十周年講話中強調,今天中國共產黨人面臨三大類問題,一是過去遺留下來的問題,二是過去的問題穿上了今天的外衣,三是今天暴露出的新的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為把堅硬的“鐵”真正打好,注重務實和實干,真正實施一系列能把“鐵”打好且能解決問題的實踐策略。“一步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這種策略使我們中國人看得見、摸得著。隨著中央一系列構想日漸明晰,我認為,下述六個“硬”將成為“具體抓手”:

一是硬在“本質”。即要在全黨行之有效地加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使黨員干部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這是一切實踐策略的基礎和前提。要從歷史、實踐、事實血的教訓中使黨員干部切實認識到:如果為人民服務的本質被顛覆了,喪失了理想信念,黨就變質了,這樣,我們的一切工作和努力都硬不起來,實現中國夢將是一句空話。

二是硬在“能力”。事業是靠人來實現的,進一步來說是靠有能力的人來實現的。如果一個國家和民族奉行官本位的價值觀,重權力輕能力、重關系輕本領,那麼,在打堅硬的“鐵”和實現偉大的事業面前,是要打敗仗的。由此,必須揚棄“官本位”、“金錢本位”、“關系本位”的價值觀,確立“能力本位”的價值觀;必須倡導學習之風,積極建立學習型組織,鼓勵人們去努力奮斗、發揮能力,作出業績貢獻;必須淡化先天給定強化后天作為,淡化外在名分強化內在實力,淡化“捉摸人”強化“琢磨事”,打通整個社會由下向上流動的機制與渠道。否則,一旦出現本領恐慌,實現中國夢及其總體思路,也必然會出現恐慌。

三是硬在“作風”。作風是行為方式及其外在表現,主要包括用人作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一般來說,用人作風決定工作作風,工作作風決定生活作風。用人講后台門第、人情關系、情感好惡、金錢多少,而不講努力奮斗、能力發揮和業績貢獻,讓老實人吃虧,即用人作風出了問題,人們在工作中就做不到專業和敬業,即工作作風也會出問題;而一旦一些人的工作作風出了問題,在生活作風上也可能出問題。如果用人作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出了大問題,實現中國夢就會化為泡影。由此,執政黨一定要從生活作風、工作作風入手抓作風建設,使領導干部把精力集中到抓工作中的主要矛盾並解決根本問題上來;然后進一步深入到用人作風建設上。用人作風建設的核心或關鍵,就是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前提下,在選人用人上,要以“琢磨事”為價值取向,而不能以“捉摸人”為價值取向。

四是硬在“基於公平正義的民生”。實現中國夢必須注重務實、注重實踐行動,對此,一是要落實到解決民生、民權、民力和民主問題上。在當前,首先要關注並保障民生。如果黨和國家把民生問題解決得好,人民就會積極地參與到中國夢的行動中;伴隨著民生問題的解決,邏輯上要進一步解決民權問題,即尊重和保障民眾的基本權利;之后,邏輯上還要進一步解決民力問題,即提高國民素質,提高民眾駕馭民主的能力;民生、民權、民力是實現民主的三個基本支點,隻有解決好民生、民權、民力問題,才能解決好民主問題。因為不解決好民生、民權、民力問題,民主要麼會失去民眾的支持,要麼會扭曲變形,要麼一些人會借民主塞進個人私貨。改革開放初期出現的民主潮,當時蘇聯的演變,“民主”都沒有發揮好的作用,其原因之一,就是這樣的民主缺乏民生、民權和民力的支撐。二是要真正落實到解決分配正義這一根本問題上來。這裡的正義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公平正義,它既是“公平型正義”,即以公平為實現正義的核心手段,這不同於西方以自由為核心的正義模式;又是“正義型公平”,即這種公平不是形式上的絕對平等,而是“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的實質性公平,其主要內容包括權利公平、機會公平、分配公平和規則公平。當今,執政者應全力以赴集中資源和精力真正解決分配正義問題。若基於公平正義真正解決好分配問題,就既能使民眾共創發展成果、共享發展成果、共擔發展代價,又使民眾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公平正義將成中央治國理政的重要選項。正如近平同志所講的: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五是硬在“結構”。一定社會的權力結構,必然產生其權力運作機制,而其權力運作機制必然產生其社會運行方式。如果權力運作機制和社會運行方式不好,再好的理念、政策和制度也實現不了。基本面的問題長期解決但沒有解決好,一定是體制問題;體制問題長期解決但沒有解決好,一定是結構問題。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注重意識形態與文化觀念革新,后來我們注重體制改革。我們的體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困難重重,甚至有些體制改革舉步維艱。這背后一定存在著結構性問題。體制的背后是結構。中國傳統的社會層級結構是產生“中國問題”的一個“根”。現在我們提出的以人為本、公平正義、科學發展、和諧社會的理念、政策都很先進,然而在其實現過程中總會遇到種種障礙,其深層障礙就是權力至上的權力結構及其產生的權力運作機制和社會運行方式。這也是實現中國夢的最大障礙。由此,要實現中國夢及其總體思路,建構其根本支柱,就必須調整權力結構及其權力運作機制和社會運行方式。現在中央強調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推進政府行政體制改革,就是注重結構性問題。新的中央領導人隻要從“結構”入手治國理政並解決問題,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是硬在“軍力”。一個要實現強國夢、民族復興夢的國家,特別需要強大的軍力作保障。因為由弱到強和世界力量逐漸向東亞轉移,容易引起強國的嫉妒和打壓,若沒有先進而強大的軍事武器、軍事戰斗力和軍事謀略,實現中國夢就會嚴重受阻。實現中國夢,需有強大的軍力作支撐;當然,過於迷戀武力征服,國力也會遭到重創。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我們應積極選擇和平發展道路並創造和平發展條件,積極爭取主導大國的包容,積極與大國建立合作的關系,積極尋求新興國與主導國之間的力量平衡。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院長、教授)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論壇》
· 韓慶祥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