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走出“熟人社會”,我們如何去信任
關於信任機制的研究綜述
朱佩嫻 葉帆
2013年07月30日16: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如何構建我國現代社會的信任機制

——社會轉型打破了我國傳統社會的信任機制,但現代社會的信任機制尚不健全。構建我國現代社會的信任機制,既需要借鑒西方現代社會的信任機制,也需要從中國傳統社會信任機制中尋求智慧。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全球化、信息化的深入發展,我國社會已然走出傳統社會,處於轉型期。在這種社會轉型的背景下,傳統社會的信任機制已被打破,但現代社會的信任機制尚未健全。當前,如何構建我國現代社會的信任機制,已成為一個緊迫課題。

一些學者認為,雖然我國傳統社會的信任機制已被打破,但仍然在許多方面變相地發揮著作用,許多人還是習慣於利用熟人關系來辦事,而忽視法律、制度的作用,這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障礙。這種建立在熟人基礎上的信任機制危害很大。首先,它不是基於在“陌生人社會”中所需要的普遍主義原則。從長遠來看,這不利於“陌生人社會”中信任關系的擴展,而一旦“殺熟”成為普遍現象,甚至會引發更大規模的社會信任危機。其次,它不利於制度建設,並導致腐敗問題、裙帶關系等。最后,它不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因此,一些學者認為,構建我國現代社會的信任機制,關鍵是要徹底消除傳統“熟人社會”信任機制的消極影響,構建“制度化信任”。因為現代社會是高度制度化的社會,制度環境是每個人最重要的生活環境。社會成員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絕大部分社會資源都是按照制度所確定的規則配置給個人的。在現代“陌生人社會”,隻要人們樹立起對制度的信任,就能建立起對陌生人的信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深入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這是構建我國現代社會信任機制最長遠、最基本的對策。

另一方面,一些學者認為,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相關法律制度難以在短時間內非常完善並得到有效實施。因此,我國現代社會信任機制的構建仍然需要傳統社會信任機制中“人格化信任”的支撐,需要道德力量的約束。我們可以也應該借鑒西方現代社會的信任機制,但不能照搬,而是應該循著中國社會自身的發展軌跡,從自身的“傳統”中發展出自己的“現代”。而且,隨著人際關系的多元化和復雜化,當代西方的人際關系也開始由比較死板的合同關系變為一種夾雜著人情的托付關系。這對當前我國信任機制的構建也是一種啟發。在建立現代制度化信任機制的過程中,傳統的人格化信任機制仍然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

一些學者還就構建我國現代社會信任機制的具體舉措進行了探討。比如,一些學者提出,應建立信用信息公開機制。政府、公用事業單位、金融機構、行業協會等社會信用體系的各個主體,應依照國家有關法規的要求,在保護國家機密、企業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前提下,以不同的形式公開在行政管理和業務活動中掌握的信用信息。一些學者提出,應培育信用產品供求機制。信用服務機構利用公開的信用信息,加工出信用產品,提供信用服務,形成信用市場的供給。市場主體通過運用信用產品,作出理性決策,規避市場交易中的信用風險。還有一些學者提出,應形成信用懲戒和褒揚機制。通過媒體加強對違法失信者的曝光和對誠實守信者的宣傳,通過法律加大對違法失信者的懲處。

2012-04-05,理論版(7版)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部編者文匯
· 新聞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